[实用新型]一种Tray盘自动运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4889.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7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陆豪亮;姚毅;杨团;王俊清;王雨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组件 上层 下层 托运 机架侧板 升降组件 运料机 供料 工作效率 机架底板 机架竖板 节省设备 生产流程 循环利用 自动运输 组件固定 上下层 层式 上料 停机 下料 紧凑 转运 搬运 传输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Tray盘自动运料机,包括上层传输组件、下层传输组件、托运组件和升降组件;上层传输组件固定在机架侧板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下层传输组件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上;托运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下方的机架侧板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采用层式设置节省设备空间,使结构更为紧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上料和下料适应生产流程,Tray盘可以循环利用,可以实现持续供料,延长了供料周期,降低劳动强度;采用传输皮减少人员搬运,且无须停机即可完成批量Tray盘自动运输,提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自动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ray盘自动运料机。
背景技术
Tray盘又称料盘,用于盛放加工零部件的器皿,在加工或检测过程中,Tray盘用于承载待加工以及加工后、合格以及不合格物料产品,物料产品在加工或检测过程中处于多个工位上,所以需要对Tray盘进行输送,Tray盘的输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Tray盘的取出,运送,和空Tray盘的收集。
传统的方法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将单个Tray盘放置在运料机上。为满足生产线需求,人工需注意力集中快速供料,且需要较高的熟练度,消耗巨大的人力。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容易引发疲劳,继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人工将Tray盘搬运到运料机上,容易引起物料在Tray盘内发生偏斜,影响后续机械手臂的正常抓取,严重时甚至降低产品质量。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追求效率和质量,其中的零件如手机玻璃盖板、触摸屏、LED显示器玻璃及各种功能性玻璃在加工、印刷等制造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Tray盘自动上下料装置,上料下料部分左右水平设置,采用两只机械手,一次性加载一个Tray盘,水平方向上来回切换,进行Tray盘的输送,这样,Tray盘自动上下料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机械手的切换耗时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Tray盘自动运料机,以解决Tray盘自动上下料装置左右水平设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Tray盘自动运料机,包括上层传输组件、下层传输组件、托运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上层传输组件固定在机架侧板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传输组件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上;所述托运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下方的机架侧板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ray盘自动运料机还包括托屏组件,所述托屏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和升降组件之间的机架侧板上层,用于支撑Tray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层传输组件包括驱动轴、第一传输机构,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机架侧板之间,所述驱动轴与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连接,所述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上层传输皮带、皮带滑轮、皮带惰轮,所述皮带惰轮外端固定在机架侧板上,内端通过固定板固定,所述上层传输皮带套装在皮带滑轮和皮带惰轮外侧;一端位置的皮带惰轮的两侧设置调整块,内侧调整块固定在固定板上,外侧调整块固定在机架侧板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运组件包括托运盘、移动板和过渡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气缸,气缸导杆与托运盘连接;所述移动板两端穿过移动孔分别与过渡板连接,所述过渡板通过滑块与滑轨和同步带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机架侧板外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托盘,所述升降托盘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机架竖板内侧,与拖链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4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包冷却杀菌室
- 下一篇:一种桁架式缸套清洗自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