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插头及回路电阻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6404.4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体 接线插头 回路电阻测试仪 插接部 触指 绝缘件 配合孔 本实用新型 真空断路器 测量效率 测试主机 多次测量 发生设备 回路电阻 间隔设置 梅花触头 可插入 电极 导通 拉簧 匹配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插头及回路电阻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包括测试主机及接线插头,接线插头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梅花触头的触指围成的配合孔匹配,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及绝缘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上述接线插头,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不导通,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可作为两个电极分别与不同触指导通,用于对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测量。上述接线插头可插入触指围成的配合孔,则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触指接触充分,不用进行多次测量,同时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不会碰到拉簧,可防止发生设备损坏,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测试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线插头及回路电阻测试仪。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系统中,真空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开关类设备,可靠性好、性能优秀,应用广泛。
在真空断路器的维护工作中,回路电阻测量是真空断路器安装、检修、质量验收的重要手段,真空断路器上的梅花触头可用于回路电阻测量。传统的回路测试仪利用接头夹持梅花触头的触指进行回路电阻测量,但容易发生接头夹住拉簧、接头与触指接触不良等情况,造成测量不准确或设备损坏,降低了测量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测量效率的接线插头及回路电阻测试仪。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线插头,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梅花触头的触指围成的配合孔匹配,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及绝缘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
上述接线插头,可将插接部插入梅花触头的触指围成的配合孔内,此时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分别与不同的触指接触,由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间隔设置,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设有绝缘件,则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不导通,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可作为两个电极分别与不同触指导通,用于对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测量。上述接线插头可插入触指围成的配合孔,则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触指接触充分,测量精度高,不用进行多次测量,同时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不会碰到围绕在触指外侧的拉簧,可防止发生设备损坏,提高了测量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均为半圆柱结构。此时第一导电体可与多个触指接触,第二导电体也可与多个触指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保证触指与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之间的良好接触,此时测量结果更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沿所述第一导电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高度匹配,所述绝缘件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直径匹配。此时绝缘件可更好的防止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发生导通,降低发生短路事故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配合孔的内径。此时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触指接触紧密,可防止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触指接触不良,可提高测试精度,同时将插接部插入配合孔内后,上述接线插头不会掉落,操作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线插头还包括握把及与绝缘件连接的挡板,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均设于所述挡板上,所述握把设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体的一侧,所述挡板为绝缘挡板。由于挡板为绝缘挡板,在利用握把将插接部插入配合孔时,可防止操作人员触电,提高测量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6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