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3215.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姬承者;苏伟慧;李鹏前;吴平良;刘振东;权少波;韩智伟;赵胜;王鹏;王海娟;孙朋飞;邵晓鹏;张新;陈瑞;郭宏亮;杨波;白娟;张琼洁;翟莹莹;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1/02 | 分类号: | B65G51/02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马长增;姚源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气动 收发 装置 | ||
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包括了箱体、收发管、收发转换装置、样盒;收发管配置安装有收发转换装置;收发转换装置由支座、转板和接近开关组成;转板由旋转套、样盒撑板、配重杆固定连接组成,样盒撑板和配重杆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旋转套上,样盒撑板和配重杆之间夹角呈向上的钝角,转板通过旋转套安装在支座上,样盒撑板和配重杆以旋转套为轴活动旋转,样盒撑板位于收取口一侧,配重杆位于接近开关下方;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同时实现发送和收取样盒功能,收发转换装置结构简单,样盒发送操作方便,无样盒时能够自动转化为收取样盒的状态,结构稳定性高;发送管及收发转换装置形体结构占用空间少,达到了优化箱体结构空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的收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以其机动、灵活、快捷的传输特点,已经在冶金、铁路、医院、邮政、金融、水泥、核工业等行业成功应用。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在气动传送样盒的过程中样盒的前端管道和样盒的后端管道需要产生压力差,借助管道内的压力差推动样盒运行,所以发送端在发送样盒时,发送管与样盒要有一定程度的气动密封配合关系,然而接受端在样盒到达后,接收管与样盒不再需要气动密封配合关系,并且不能一直处于气动密封配合关系,会存在系统误操作重新传送走的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最初的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在设计时采用的是单向传输,所以对于同时需要发送和接受的终端,需要同时设置一个独立的发送装置和一个独立的接受装置,然而这样的设计及其浪费设备资源和空间资源。为了能够同时使终端设备具备发送样盒和接受样盒的功能,设备终端的输送管必须能够具备实现发送和接受两种状态的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现有的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终端设备都是通过机械式结构辅助实现两种不同状态的转换,通常的方式都是将终端设备的输送管设置为能够直接具有接受功能的结构,然后配备辅助装置在发送样盒时使用。简单的机械结构都是采用手动的方式才能实现从发送状态到接受状态的转换,自动化程度太低,操作麻烦,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转换,辅助转换装置就得配备电气化控制装置,不但会使结构变的复杂,同时还会使整体装置结构外形尺寸变大,占用空间也随之变大。
目前,铁路货票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收发装置因外形尺寸很大,导致在室内占用很大的空间,非常影响房间内其它设备的布置;因收发装置的高度高,输送主管无法藏在建筑物内部,必需设在建筑物外部,由于风吹、雨淋、日晒,时间久了输送主管和安装支架就会生锈,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终端设备输送管的发送和接受自动辅助转换装置结构复杂、尺寸占用空间大,造成操作繁琐、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尺寸小且能自动实现输送管从发送到接受功能状态转换的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收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同一管道配合气动传输装置实现样盒的发送和接受,收发管通过配置结构简易、操作方便的自翻式收发转换装置,在样盒发送时辅助样盒与收发管的位置配合,实现样盒的发送功能,在样盒发送完毕及无样盒时,收发转换装置自动归位,使收发管处于样盒接受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3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锯条压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开放式、可适应电动汽车电池箱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