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2099.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2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丹;朱玉秀;刘玉强;陈涛;杨雨雷;朱晶;吴岳平;张华俊;杨小琴;金响华;施湘柱;马林林;林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道路 雨水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属于道路雨水调蓄控制系统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能,并能快速收集路面渗水的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区和设在道路区两侧的绿化带区,所述道路区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所述道路区下方设有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的底部设有土工布层;所述道路区的两侧并位于道路区的下方设有蓄水池,所述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城市中具有较多的水泥路面,当雨水来临时均透过路面后下渗流失,使得雨水不能被很好地收集,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具有能够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能,从而快速收集路面渗透的雨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区和设在道路区两侧的绿化带区,所述道路区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
所述道路区下方设有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的底部设有土工布层;
所述道路区的两侧并位于道路区的下方设有蓄水池,所述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使路面上的积水能够快速渗入至地下,通过排水盲沟将雨水集中输送至蓄水池内进行储存以便后续重复利用;土工布层包覆在排水盲沟的底部能够增加其集中排水的性能,从而快速地将雨水收集至蓄水池内。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透水砖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陶粒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通过间隙向地下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路面的渗水效率;陶粒层能够将间隙填满,使车辆或者行人在路面上经过时,不易被绊倒,同时陶粒层自身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并能够阻挡路面的杂物,从而使间隙不易堵塞而影响路面的整体渗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与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细砂层和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路面向下渗透时,先经过细砂层,细砂层起到初步过滤雨水的效果,然后再经过孔隙率较小的级配碎石层,达到进一步过滤雨水的效果,同时细砂层与级配碎石层均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使路面雨水能够快速向排水盲沟内渗透。
进一步的,所述道路区的两侧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朝向道路区的一侧设有透水孔;
所述路缘石内靠近道路区的位置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位于透水孔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雨水过多时,雨水向道路两侧弥漫并通过透水孔流入至储水槽内,这就提高了路面散水能力,使路面不易产生积水现象,同时通过储水槽储水也能够方便后续对雨水的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内设有引水件,所述引水件由纤维绳构成,所述引水件穿过路缘石并延伸至绿化带区的下方;
所述储水槽与路缘石远离道路区的一侧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底部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通过通水管与蓄水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2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