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管理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0942.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0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君;汤承龙;雷斯涵;杨涵;陈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君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输入 模块底壳 银质触点 锂电池管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导电接触 线路接触 大电流 电池组 底板 正极 电池管理芯片 温度传感棒 底板侧面 正极电极 插头 保护罩 槽内壁 轴对称 承插 方槽 上套 断电 电源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的模块底壳上套有保护罩,所述的模块底壳内设有导电闪接腔;所述的导电闪接腔中间位置开有方槽,方槽内承插有温度传感棒;所述的导电闪接腔内以方槽为轴对称,分别设有银质触点a、银质触点b;所述的模块底壳一侧底部横向融合有电极输入a,电极输入a中间位置与银质触点a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大电流接触底板底部设有若干个导电接触点;电池管理芯片板、大电流接触底板侧面开有的导电接触槽内壁上设有线路接触孔排;线路接触孔排通过插头及导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接;电极输入a、电极输入b分别接入负载的正极电极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当电源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全极断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管理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池物理参数实时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诊断与预警;充、放电与预充控制;均衡管理和热管理等。二次电池存在下面的一些缺点,如存储能量少、寿命短、串并联使用问题、使用安全性、电池电量估算困难等。电池的性能是很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电池特性亦相差很大。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随着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也会增添其它的功能。一般而言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准确估测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准确估测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即电池剩余电量,保证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对电池的损伤,从而随时预报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电池还剩余多少能量或者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2.动态监测动力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动汽车蓄(应该为动力电池组)电池组中的每块电池的端电压和温度、充放电电流及电池包总电压,防止电池发生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同时能够及时给出电池状况,挑选出有问题的电池,保持整组电池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使剩余电量估计模型的实现成为可能。除此以外,还要建立每块电池的使用历史档案,为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型电、充电器、电动机等提供资料,为离线分析系统故障提供依据。3.单体电池间、电池组间的均衡:即在单体电池、电池组间进行均衡,使电池组中各个电池都达到均衡一致的状态。电池均衡一般分为主动均衡、被动均衡。目前已投入市场的BMS,大多采用的是被动均衡。均衡技术是目前世界正在致力研究与开发的一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目前的电池管理系统,即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子温度传感,而且在电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是全极断电,因此在系统安全程度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管理模块,是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进一步提升完善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管理模块,其主要构造有:保护罩、电池管理芯片板、导电接触槽、大电流接触底板、电路通道、模块底壳、导电闪接腔、银质触点a、银质触点b、温度传感棒、测温孔、电极输入a、电极输入b,所述的模块底壳上套有保护罩,所述的模块底壳内设有导电闪接腔;所述的导电闪接腔中间位置开有方槽,方槽内承插有温度传感棒;
所述的导电闪接腔内以方槽为轴对称,分别设有银质触点a、银质触点b;所述的模块底壳一侧底部横向融合有电极输入a,电极输入a中间位置与银质触点a相连接;所述的模块底壳另一侧底部横向融合有电极输入b,电极输入b中间位置与电极输入b相连接;所述的导电闪接腔一侧开有缺口;所述的导电闪接腔中间位置背面开有测温孔;
所述的电池管理芯片板与大电流接触底板之间通过导电接触槽相连接,并且电池管理芯片板、大电流接触底板同侧均开有导电接触槽;所述的电池管理芯片板、大电流接触底板形态大小相同,并且均安置于导电闪接腔内;所述的大电流接触底板底部设有若干个导电接触点;
所述的电池管理芯片板、大电流接触底板侧面开有的导电接触槽内壁上设有线路接触孔排;所述的线路接触孔排通过插头及导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君,未经刘洪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0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修复仪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组电压平衡修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