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无害化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7655.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5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锥形顶盖 碱水池 烟气 烟气净化效率 换热器壳体 高空排放 高温烟气 连接管道 排放系统 换热器 排放管 无害化 烟仓 活性炭过滤网 有效节约能源 燃烧 除尘水池 顶部密封 换热管道 空气进管 输送管道 双层结构 烟气出管 烟气进管 除雾板 工段 除尘 出管 换热 进管 供气 废气 排放 能源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无害化排放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浪费能源以及烟气净化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高温烟气输送管道、换热器、降温除尘水池、碱水池和高空排放烟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烟气进管、空气出管、烟气出管、空气进管和换热管道,换热器壳体为双层结构;碱水池设废气进管,碱水池顶部密封连接有锥形顶盖,锥形顶盖内设有除雾板,锥形顶盖顶部设有排放管,排放管通过连接管道与高空排放烟仓连接,连接管道内间隔设有二个活性炭过滤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烟气净化效率高,高温烟气与燃烧工段的燃烧供气进行换热,可有效节约能源,同时烟气经过降温除尘及除去有害物,排放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无害化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烟气排放前,需要经过处理,以使被排放的烟气符合高空排放标准,从而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烟气从燃烧工段出来后。还带有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对从燃烧工段出来的高温烟气直接进行净化处理后进行排放,该部分被高温烟气带出来的热量被浪费掉,浪费能源,同时大量的热量被排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烟气净化效率低,烟气净化不彻底,污染大气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气无害化排放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浪费能源、烟气净化效率低、以及烟气净化不彻底会污染大气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气无害化排放系统,包括高温烟气输送管道、与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道连接的换热器、与所述换热器管道连接并蓄满除尘水的降温除尘水池、与所述降温除尘水池管道连接并蓄有碱水的碱水池、与所述碱水池通过管道连接的高空排放烟仓;
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设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一侧的烟气进管和空气出管、设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另一侧的烟气出管和空气进管、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烟气进管和所述烟气出管连接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器壳体为双层结构,并且该双层结构的内腔被抽成真空,所述空气进管与外界空气输送管连接,所述空气出管与燃烧炉膛管道连接,所述烟气进管与所述高温烟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烟气出管与所述降温除尘水池管道连接;从所述烟气出管出来的烟气进入所述降温除尘水池的除尘水中进行降温除尘,经过降温除尘的废气进入所述碱水池的碱水中除去有害气体,被除去有害气体的废气通过管道被输送至高空排放烟仓进行高空排放;
所述碱水池下部设有废气进管,所述废气进管通过管道与所述降温除尘水池管道连接,所述碱水池顶部密封连接有锥形顶盖,所述锥形顶盖内设有除雾板,所述锥形顶盖顶部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高空排放烟仓连接,所述连接管道内间隔设有二个活性炭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除尘水池下部设有除尘管,并且该除尘管位于除尘水的水面以下,所述除尘管通过管道与所述烟气出管连接,所述降温除尘水池顶部密封连接有锥形除尘顶盖,所述锥形除尘顶盖顶部设有废气出管,所述废气出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废气进管连接,所述降温除尘水池的底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在除尘管往所述降温除尘水池内输入烟气时产生超声波,以将位于除尘水中大的烟气泡震散,从而使烟气能够更充分的与除尘水接触,以充分降温及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出管和所述降温除尘水池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抽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出管与所述废气进管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抽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与所述高空排放烟仓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抽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烟气净化效率高,烟气净化彻底,高温烟气与燃烧工段的燃烧供气进行换热,可有效节约能源,同时烟气经过降温除尘及除去有害物,排放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7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