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3334.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关秀文;王文静;关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430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术后 贴合 一次性 造瘘袋 粘黏 敷料 本实用新型 引流管 薄膜 腹腔引流管 薄膜粘贴 患者费用 伤口感染 使用不便 手术切口 医疗用具 医用耗材 自行操作 腹腔管 粘贴处 换药 渗液 浸润 出口 皮肤 节约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所述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设置有引流管出口、腹腔贴合孔、粘黏薄膜;所述腹腔引流管贯穿引流管出口和腹腔贴合孔,所述腹腔贴合孔粘贴处设置有粘黏薄膜,所述腹腔贴合孔通过粘黏薄膜粘贴在皮肤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术后腹腔管旁渗液,导致手术切口敷料被浸润、使用不便、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减少敷料换药次数,节约医用耗材,降低医用成本,节省患者费用;患者及家属可自行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肝癌、肝硬化伴腹水、胰十二指肠肿瘤手术患者越来越多,术后为了充分引流腹腔渗液,如胆汁、胰液等,术中通常用2根或3根腹腔引流管并排放在一起,从一个腹腔引流洞引流,这样需要腹壁引流洞较大,术后大部分渗液从腹腔引流管引出,同时也有大量腹腔渗液从引流管壁漏出,导致切口敷料被浸湿,患者需要每天多次更换大量的敷料,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同时患者感觉伤口不适,担心造成伤口感染。浸湿敷料容易把床单被套打湿,需要护士多次更换床单及被套,增加护士工作量。用卫生纸覆盖在切口敷料上,当敷料被打湿,卫生纸遇湿后成碎纸团,与皮肤粘连,增加换药难度。如果使用护理垫,一来价格高,二来护理垫面积大,吸水性差,需要剪成小块状,不实用且不卫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术后腹腔管旁渗液,导致手术切口敷料被浸润、使用不便、术后多次换药导致收费昂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设置有引流管出口、腹腔贴合孔、粘黏薄膜;所述腹腔引流管贯穿引流管出口和腹腔贴合孔,所述腹腔贴合孔粘贴处设置有粘黏薄膜,所述腹腔贴合孔通过粘黏薄膜粘贴在皮肤上。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出口和腹腔贴合孔孔径为0.5cm。
进一步,所述一次性造瘘袋以腹腔引流管为中心。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术后腹腔管旁渗液,导致手术切口敷料被浸润、使用不便、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减少敷料换药次数,节约医用耗材,降低医用成本,节省患者费用;患者及家属可自行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的使用说明图;
图中:1、伤口;2、腹腔引流管;3、一次性造瘘袋;4、腹壁腹腔引流管孔;5、腹腔贴合孔;6、粘黏薄膜;7、引流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术后辅料一次性造瘘袋设置有引流管出口7、腹腔贴合孔5、粘黏薄膜6;所述腹腔引流管2贯穿引流管出口7和腹腔贴合孔5插入腹壁腹腔引流管孔4,所述腹腔贴合孔5周围设置有粘黏薄膜6,所述粘黏薄膜6粘贴在皮肤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引流管出口7和腹腔贴合孔5孔径为0.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一次性造瘘袋以腹腔引流管2为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未经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3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