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双管体恒压滴液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9110.9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4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甄星;李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C11/00 | 分类号: | B67C11/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3 | 代理人: | 霍本俊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管 体恒压滴液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压滴液漏斗,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双管体恒压滴液漏斗,属于化学实验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化学反应实验都要求在密封体系中进行,因有些溶剂存在易挥发、易氧化还原、需要隔绝空气(氧气)等不利因素。因恒压滴液漏斗是可以保证密封的体系,其一可以防止倒吸,其二可以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其三减小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在测量气体体积时更加准确,因此是实验室很常用的玻璃试验器皿之一。
但是,目前的恒压滴液漏斗多为单管程,当我们实验过程中需要往烧瓶中滴加多种液体试剂时就需要使用多个恒压滴液漏斗,然而烧瓶的接口有限经常难以满足实验要求;而且现有的恒压滴液漏斗无法确定进口温度是否符合反应要求,需要单独添加温度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双管体恒压滴液漏斗,该滴液漏斗可以同时滴加两种液体试剂也可以单独使用一个管体,而且容易检测所加入的液体的温度。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双管体恒压滴液漏斗,它包含上接口、管体、旋塞、汇流管、T形恒压管、温度计和下接口;所述的T形恒压管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管体,T形恒压管两端与管体的内部连通,管体的顶部设有上接口,管体的底部设有汇流管,左右两根汇流管相互连通而且最低端开口位于T形恒压管内部,T形恒压管的底部设有下接口,管体和汇流管之间设有旋塞以便于控制液体的流速,管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温度计穿过T形恒压管伸入汇流管的最低端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接口为磨砂接口,以便于与磨口塞结合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下接口为磨砂接口,以便于与烧瓶的磨口结合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汇流管的最低端设有尖嘴结构,以防止挂液,确保液体流通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旋塞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耐酸碱、抗氧化、无毒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恒压滴定漏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行调节,满足了滴加不同液体的需求;而且具有两个管体,提高了烧瓶接口的利用效率;底部设有汇流管,用来进行液体预混和观察滴速度;设有温度计用来测进液口温度,确保进液温度符合反应要求;中间设有T形恒压管恒压效果更好,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十分方便,值得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接口、2.T形恒压管、3.温度计、4.刻度线、5.管体、6.旋塞、7.汇流管、8.尖嘴结构、9.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双管体恒压滴液漏斗,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接口1、管体5、旋塞6、汇流管7、 T形恒压管2、温度计3和下接口9;所述的T形恒压管2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管体5,T形恒压管2两端与管体5的内部连通,管体5的顶部设有上接口1,管体5的底部设有汇流管7,左右两根汇流管7相互连通而且最低端开口位于T形恒压管2内部,T形恒压管2的底部设有下接口9,管体 5和汇流管7之间设有旋塞6以便于控制液体的流速,管体5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4,温度计3穿过T形恒压管2伸入汇流管7的最低端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接口1为磨砂接口,以便于与磨口塞结合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下接口9为磨砂接口,以便于与烧瓶的磨口结合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汇流管7的最低端设有尖嘴结构8,以防止挂液,确保液体流通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旋塞6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耐酸碱、抗氧化、无毒害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9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