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同时调节角度与方位的光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0801.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9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全;徐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威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调节 角度 方位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同时调节角度与方位的光伏支架,设于地面上的前支撑架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光伏板前端,光伏板后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后支撑架,后支撑架下方地面上设有后调节装置,后支撑架下端搭设在后调节装置上,后支撑架中部与光伏板下端之间设有伸缩斜撑,伸缩斜撑两端设有铰接件;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杆和轴承,轴承埋设在地面以下,前支杆下端伸入轴承中部,前支杆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光伏板;后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弧形板和插孔,弧形板下端设有多个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杆,弧形板上沿其弧形走向开设有多个插孔,后支撑架下端插入插孔内。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实现光伏板倾斜角度和方位的调整,提高发电效率,可操作性强,造价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同时调节角度与方位的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炭资源不断使用,其存储量也在不断缩减,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预计几十年后,上述资源将会开采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开采”的能源,在近几十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
光伏组件主要由太阳能支架和太阳能光伏板组成,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其发电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粉尘、效率衰减、热斑等,而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电效率。每一天里,太阳“东升西落”,阳光与光伏板之间的照射角度不同导致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发电效率最高,其余时间发电效率较低;而在四季中,太阳照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现有技术中,设计了多种能够实现倾斜角度改变的设备,一般仅是通过调节太阳能支架后支撑架的支撑高度来调整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而不能调整光伏板的方位。上述调整方式单一,不能同时对倾斜角度和方位进行调节,因此,调整效果差,对发电效率影响小。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同时调节角度与方位的光伏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板调整方式单一,对发电效率影响小,调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对光伏板进行倾斜角度和方位进行调整的结构,使光伏板与太阳照射角度和照射方位相配合,提高了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可同时调节角度与方位的光伏支架,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铰接件、光伏板、伸缩斜撑和后调节装置,设于地面上的前支撑架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所述光伏板前端,所述光伏板后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后支撑架,所述后支撑架下方地面上设有后调节装置,所述后支撑架下端搭设在所述后调节装置上,所述后支撑架中部与所述光伏板下端之间设有伸缩斜撑,所述伸缩斜撑两端设有铰接件;
所述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杆和轴承,所述轴承埋设在地面以下,所述前支杆下端伸入所述轴承中部,所述前支杆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所述光伏板;
所述后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弧形板和插孔,所述弧形板下端设有多个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杆,所述弧形板上沿其弧形走向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后支撑架下端插入所述插孔内。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包括翘边部和下沉部,所述下沉部两侧对称设有翘边部,所述下沉部高度低于所述翘边部,所述翘边部与下沉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翘边部与下沉部为弧形平滑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支撑架包括套管、插杆、第一弹簧和锁紧接口,所述套管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所述光伏板,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套管下端内插设有插杆,所述套管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接口,所述插杆向下穿过所述锁紧接口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插杆端部,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内端部,所述插杆外径略小于所述套管内径。
优选的,还包括环形挡,所述插杆外壁焊接固定环形挡,所述环形挡外径大于所述套管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威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威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0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