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7107.5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5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杰;吕培林;邓长茂;刘书;俞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支撑 托板 千斤顶 基坑 滑板支座 外挑 断开 应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支撑 动态应力 断开处 钢立柱 侧面设置 上端固定 预埋钢板 板状 托住 支撑 浇筑 开挖 收缩 环境保护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包括若干内部支撑,内部支撑靠近中间位置断开设有应力调节装置;应力调节装置包括顶外挑托板、滑板支座和千斤顶;外挑托板包括与钢立柱上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呈板状的托板;托板的上面对应断开的内部支撑设有滑板支座,用于托住内部支撑;千斤顶设置于内部支撑断开处。施工时,设置钢立柱后,开挖至内部支撑相应位置,在其顶端侧面设置外挑托板及滑板支座,在浇筑相内部支撑时,就将其断开,并在断面上设置预埋钢板,当内部支撑完成后在其断开处设置千斤顶。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内部混凝土支撑在对环境保护控制方面的缺陷,同时还能补偿超大基坑中混凝土支撑收缩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非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交通繁忙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地下空间综合体、地铁车站、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地下泵站、人防工程、过街地道等在内的各类地下空间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设地下空间所相应的基坑工程面临着平面规模大、开挖深度深、施工场地狭小、周边保护对象距离近四大趋势,在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今天,严格控制基坑变形,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工程建设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目前基坑工程行业内,宽大型基坑或平面形状不规则的基坑,沿基坑竖向自上而下除首道支撑外的其他支撑,也均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为整个基坑围护体系提供良好的整体刚度。然而,非首道混凝土支撑由于支承位置深、承受的土压力很大、自身施工时间长,加之目前的非首道混凝土支撑却无法如钢支撑一样通过活络头和千斤顶施加可调整的动态应力,而只能通过基坑的围护结构先发生变形向内压缩,然后混凝土支撑被动地承受传递来的土压力。如此不仅一定程度牺牲了对周边环境影响控制的效果,而且当基坑发生报警险情时,无法通过对支撑采取的措施进行险情控制干预。当前的深基坑非首道混凝土支撑在对环境保护控制方面存在急需解决的缺陷。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完善深基坑非首道混凝土支撑的功能,拓展混凝土支撑的应用范围,提高控制基坑变形能力,是目前工程界所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了基坑内部混凝土支撑在竖向受力仍然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水平向应力实时动态施加和支撑轴向伸缩的可控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首道支撑带有动态应力调节功能的基坑,所述基坑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水平设置支撑,若干所述支撑中位于所述基坑与地面连接处的支撑是首道支撑,位于所述首道支撑下方的所有所述支撑均为内部支撑,即非首道支撑。
其中,每一所述内部支撑靠近中间位置断开形成左半支撑和右半支撑,所述左半支撑和所述右半支撑之间设有应力调节装置。
所述应力调节装置,籍由一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内的钢立柱,固定在所述基坑内。
每一所述应力调节装置均包括外挑托板、滑板支座和千斤顶。
每一所述外挑托板均包括与所述钢立柱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相应所述钢立柱垂直、且向相应所述内部支撑中间断开位置的正下方延伸的托板。
每一所述托板对应相应的所述左半支撑和相应的所述右半支撑靠近断开处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滑板支座,每一所述外挑托板均籍由相应的两个所述滑板支座分别托住相应的所述左半支撑和相应的所述右半支撑。
所述左半支撑和所述右半支撑断开处的断面上均设有一预埋钢板,每两块所述预埋钢板之间均设有所述千斤顶。
优选的,每一所述外挑托板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托板之间均设有三角形加强支撑。
优选的,所述钢立柱为钢格构柱、H型钢柱或钢管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7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后拉桩的悬臂式支护结构
- 下一篇:多排微型抗滑桩加锚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