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持续微燃烧无烟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6314.9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5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娄中先;孟和巴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工程机械设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B1/02 | 分类号: | F24B1/02;F24B1/197;F24B1/193;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持续 燃烧 无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持续微燃烧无烟炉包括炉体及设置在炉体上的一次风密闭箱体(1)、灰斗(2)、一次风调节盖(3)、炉排、炉膛(8)、燃烧器(13)、炉盖组合(14)、二次风室(11)、外烟囱接头(18)及烟气开关(17),所述的炉膛为下大上小的缩口结构;所述的炉排为组合炉排,包括外炉排(5)、内炉排(6)和炉排摇杆(4),所述的内炉排放置在外炉排内,并与炉排摇杆连接;在所述炉体的后侧设置有下排烟道,并且在燃烧室排烟口与下排烟道的进烟口及外部烟囱之间设置有外烟囱接头,在所述外烟囱接头内设置有烟气开关;在所述的下排烟道上设置有烤箱(20)。具有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炉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可持续微燃烧无烟炉,广泛适用于寒冷地区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类民用炉,基本都不具备持续微燃烧功能。封火后炉体的温度已非常低,对室内的环境温度几乎没有升温作用。对于主要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在寒冷的冬季,受供暖设施的限制,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煤炉等进行采暖。由于牧民白天的放牧时间较长,而居住的蒙古包等住所的保暖性能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一次装填燃料后,可以持续的微燃烧,使室内的基础温度不至太低,待牧民回到住所,打开煤炉的风门,就可以快速提升室内的温度。
然而,现有的炊事取暖无烟炉,由于炉膛为圆柱直筒结构,且与燃烧器的直径尺寸相同,不能迅速提升燃烧器内的温度,致使燃烧不充分,不能彻底消除冒黑烟、仍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问题;且圆柱直筒结构的炉膛填装燃料有限,一次加装燃料后,很难满足长时间持续微燃烧,如果要满足一次加装燃料后可长时间持续微燃烧,就必须增大炉膛的直径,同时还需增大燃烧器与炉体的连接直径,使炉子的体积加大、炉排的尺寸和燃烧器的直径也随之增大,这样,制造成本增高,严重影响产品的实施推广。另外,现有的炉排为整体结构,只能实现水平或垂直旋转,如果炉体增大,炉排也随之增大,它在转动时阻力也会增大,不利用排渣,会影响燃烧效果,并且需要人工帮助排渣,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炉排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可持续微燃烧无烟炉,达
到一次装填燃料后可长时持续微燃烧的目的,具有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微
燃烧无烟炉,包括炉体及设置在炉体上的一次风密闭箱体、灰斗、一次风调节盖、炉排、炉膛、燃烧器、炉盖组合、二次风室,外烟囱接头及烟气开关,所述的炉膛为下大上小的缩口结构;所述的炉排为组合炉排,包括外炉排、内炉排和炉排摇杆,所述的内炉排放置在外炉排内,并与炉排摇杆连接;在所述炉体的后侧设置有下排烟道,并且在燃烧室排烟口与下排烟道的进烟口及外部烟囱之间设置有外烟囱接头,分别与燃烧室排烟口、下排烟道的进烟口和外部烟囱连通。在所述外烟囱接头内设置有烟气开关;在所述的下排烟道上设置有烤箱。
进一步,所述外炉排的圆周均布有排渣口,每个排渣口均为向下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的下排烟道为“U”形烟道。
进一步,所述的外烟囱接头为三通管.
进一步,所述灰斗的外侧设有的一次性进风孔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一次风调节盖上的进风孔其大小和数量均与灰斗上的一次性进风孔对应。
进一步,在所述炉膛上设有续料口,在所述续料口通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耐火材料的续料通道上盖板,所述的续料通道上盖板上设有蜂窝孔。
进一步,所述的燃烧器为凸台点燃式燃烧器。
进一步,所述二次风室包括金属圆环和金属盖板,所述圆环位于燃烧器外圆周,所述盖板盖在圆环上。
进一步,在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炉体散热片、在所述烤箱上设有烤箱散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工程机械设计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工程机械设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6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