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4424.1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1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张立申;贾丽华;张红莲;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8 | 分类号: | F16L59/18;F16L59/02;F16L41/02;B29C44/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直管 异形管件 预制 保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 管道连接 环向设置 空间限制 密封性能 热收缩带 输送流体 管件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流体用管道连接用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包括:相互套设连接的异形管件(1)和预制保温直管(2),在所述异形管件(1)和所述预制保温直管(2)的连接处环向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热收缩带(3)。该保温结构密封性能良好,安装不受空间限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流体用管道连接用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保温直管由于结构简单,其保温一般在工厂预制完成,但是异形管件不仅结构复杂,如弯头、三通或变径,而且体积较小,如果在工厂预制完成保温后再与保温直管在现场进行连接,则受限于现场空间的大小,施工不便。若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在工程现场依次进行热熔安装和外护制作,则外护的外形尺寸很难保证,质量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3131334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保温管连接用管件,包括由内管件和与之配合的外护套组合而成的三通、直通、弯头、过桥,内管件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聚氨酯发泡层构成的隔热保温层。内管件两端连接处内径与所需要连接的保温管内管外径过盈配合;外护套两端连接处内径与所需要连接的保温管外管外径过盈配合;外护套是设计成对合相扣合/或相卡合连接成一体的、尺寸相同的2个半片组成。虽然外护套可以通过2个半片方便安装到内管件上,然后在连接部位的外护套上钻出通孔,由此通孔注入聚氨酯发泡组分液体,完成保温。但是2个半片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埋地水或者雨水易进入到保温层,进而破坏保温层,导致管网失效。另外,螺栓连接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螺栓易腐蚀破坏,导致整个保温结构的破坏。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中选用市售的聚氨酯发泡枪经钻出的通孔,向内管件与外护套之间的隔层空间内灌注具有高于大气压力的聚氨酯发泡组分液体。采用市售的发泡枪注射聚氨酯发泡组分液体,泡沫密度只能达到35kg/m3左右,不能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且该专利文献中的聚氨酯发泡层具有泡沫性闭孔结构,闭孔中被隔绝封闭的气体导热系数仅为0.024W/M.K,就泡沫的特性及行业标准而言,环保型的无氟全水发泡体系的导热系数最小为0.033W/M.K(50℃),而该体系的导热系数为0.024W/M.K,说明其并不是环保的发泡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保温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密封性较差,易破坏保温层,且操作空间受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良好,安装不受空间限制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包括:
相互套设连接的异形管件和预制保温直管,在所述异形管件和所述预制保温直管的连接处环向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热收缩带。
所述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所述异形管件的连接端套设在所述预制保温直管的连接端上。
所述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所述热收缩带在所述异形管件上的搭接长度大于在所述预制保温直管上的搭接长度。
所述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所述热收缩带在所述异形管件上的搭接长度与在所述预制保温直管上的搭接长度之比为3:2。
所述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所述异形管件和所述预制保温直管均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管、保温层和内管,在所述异形管件和所述预制保温直管的连接处,两个所述内管熔融连接。
所述的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所述异形管件的外管为预制高密度聚乙烯外壳,所述预制保温直管的外管为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保温层,所述内管为PE-RTⅡ内管、PB管、PVC-C管或PP-R管中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4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溢流导引管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缓冲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