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3460.6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8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意;魏凯;吴联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桥墩 围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该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围堰外壁上的耗能结构、浮于水面的浮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耗能结构和所述浮动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浮动结构包括浮动单元,所述浮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漂浮体和位于相邻两个漂浮体之间的阻尼消波结构;所述阻尼消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相邻两个漂浮体的第一弹性部件和垂直于水平面的消波网;所述消波网包括折叠框架以及填充于所述折叠框架内的三维多孔网状材料,在所述折叠框架的折叠处设有沿折痕分布的转轴。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防波性能,使用时浮动结构放置于水面上,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结构防浪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了连接各入海口、跨越各个海峡、连接诸多岛屿等联络工程,修建的跨海桥梁越来越多。在深水桥梁的建设中,首先建设的是围堰结构,其次将围堰结构中的水体移除,然后在无水条件中建设桥墩结构。而在跨海桥梁的修建过程中,对桥梁危害最大的不是风力和雨水,而是迎面而来的海浪。特别是在桥梁下部结构围堰施工过程中,因为下部桩基并未完成,无法承受海浪带来的巨大荷载,如果不进行防护,则会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施工,甚至导致结构的倒塌,因此波浪的防护成为了跨海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防波堤是一种常见的海岸、海洋工程建筑物,用来阻断波浪能量的传递,同时也维持了结构后方防护区域的水域平稳。传统的固定式防波堤,多为近海防波堤,基础固定于海底,对地基要求高,随着水深的增加,造价也会增加,不适用于深水海域。
在桥墩建设过程中,围堰受到迎面而来的波浪冲击,根据波浪理论的研究实验表明,波浪的能量集中在水面表层。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围堰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围堰结构遭到破坏,不仅会使之前桥墩施工功亏一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产生一定的人员伤亡。而现有防波堤结构并没有在围堰施工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目前常见的防波堤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可用于跨海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合理结构设计,使该种防波堤具有更好的移动性、可拆卸性和防波性能,便于深水桥墩修建完成后的移动与再布置,并使其具有较合理的造价,可大量运用于跨海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波装置存在的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桥墩围堰的防波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围堰外壁上的耗能结构、浮于水面的浮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耗能结构和所述浮动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浮动结构包括浮动单元,所述浮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漂浮体和位于相邻两个漂浮体之间的阻尼消波结构;所述阻尼消波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相邻两个漂浮体的第一弹性部件和垂直于水平面的消波网;所述消波网包括折叠框架以及填充于所述折叠框架内的三维多孔网状材料,在所述折叠框架的折叠处设有沿折痕分布的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防波装置的浮动结构的结构简单,相邻漂浮体之间采用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当收到外部波浪的荷载作用时,漂浮体之间发生各个方向的相对移动,而第一弹性部件的张拉运动不会因结构变化而失去其原有的防波功能,同时,第一弹性部件本身的存在并不影响漂浮体的防波作用。波浪可以透过相邻漂浮体之间的间隙,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波装置具有折叠式消波网,由于采用折叠式结构,波浪从任意一个方向冲来,均能有效的消耗波浪的能量,同时第一弹性部件和折叠式消波网结构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进一步将波浪能量消除。由三维多孔网状材料构成的消波网的孔隙多,可以更有效地破碎波浪,达到较好的防波效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防波性能,使用时浮动结构放置于水面上,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浮动单元,相邻两个浮动单元通过连接对应的两个漂浮体实现连接。由此,防波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单元为环形,且与所述围堰同中心轴。由此,防波性能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3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