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4222.9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5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赵英超;陈清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松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9/01;G08B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00 山东省济南市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金属层 浅槽 不锈钢丝 智能家居 本实用新型 隐形防盗窗 报警器 防误判 活动板 窗框 侧壁内表面 活动板侧面 表面设置 电性并联 电性串联 防盗信号 弹性绳 电连接 下表面 误判 窗台 报警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包括窗台和窗框,所述窗台上表面设置浅槽,所述浅槽上方设置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和所述浅槽底面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导电金属层和第二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分别电连接第一报警器的两端;所述窗框内设置相互平衡的不锈钢丝,所述不锈钢丝依次相互电性串联,所述不锈钢丝电性并联第二报警器的两端;所述活动板侧面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所述浅槽侧壁内表面,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防盗信号误判发出报警,能够准确判断闯入信号,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盗窗通常为钢筋结构,由钢筋制作的防盗窗既不美观也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同时也不能真正地起到防盗的功能,特别是盗贼利用简单的作案工具便可破窗入室且不易被人发现;难安装,费时费力;钢筋结构笨重且制作成本高。另一类的防盗窗一般由防护线与报警器连接,由具有感应、触及及剪断三种报警功能的报警器来实现防盗窗的报警,此类防护线尽管避免了防盗窗的钢筋结构而具有一定的隐形效果,但防护线通常是由金属导线组成而不利于人们在紧急逃生时需要有专门的剪线工具,另一方面报警器一般由探测、控制及报警等系统组成的复杂结构来实现报警功能;此外当人们或小动物触及防护线后也可能引发报警器报警,从而使得人们很难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解决了现有技术误判报警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包括窗台和窗框,所述窗台上表面设置浅槽,所述浅槽上方设置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和所述浅槽底面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导电金属层和第二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分别电连接第一报警器的两端;所述窗框内设置相互平衡的不锈钢丝,所述不锈钢丝依次相互电性串联,所述不锈钢丝电性并联第二报警器的两端;所述活动板侧面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所述浅槽侧壁内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窗框下边缘固定在所述窗台上表面横向中心线上,所述活动板上表面边缘设置遮挡凸缘。
更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丝、所述第二报警器两端电性连接电源。
更进一步地,所述浅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窗框前后两侧的所述窗台上表面处,所述浅槽的长度与所述窗框的下边缘长度相等,所述浅槽的宽度与所述窗框下边缘到所述窗台前表面或后表面的距离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报警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两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报警器和第二报警器均为声光报警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绳自然伸长状态下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窗台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防误判隐形防盗窗,与现有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防盗信号判断准确,能够有效防止误判。
2、电路结构设计合理,正常状态下需电量小,节能环保。
3、隐形防盗窗美观更安全,防护性能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松,未经薛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4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检修的无尘传递窗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空地下室的防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