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3234.X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但海龙;王晓平;李志明;吴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58 | 分类号: | H01H1/58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电源 转换开关 端子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双电源转换开关上的电线布线基本上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该种方式灵活性较差,不利于电线的调整,而焊接位置也是比较脆弱的部分,且加工较为繁琐;电路板需要进一步的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然后将电线的端子从壳体内接出供外部线路连接,不同的线路需要配置不同的电路板,电路板需要不同的壳体结构来安装定位,较为繁琐,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整体结构,便于电线布线外接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壳体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延伸至外侧的通孔,端子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内侧壁与通孔对应的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端子架的限位壁,限位壁向上延伸设置有弹性卡钩,当端子架安装至限位壁到位时,由弹性卡钩卡住端子架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限位壁的高度低于端子架的高度,限位壁向上延伸设置有辅助定位端子架的限位棱。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壳体上并压住端子架的两端。
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在壳体上设置左右平行的两组,固定架设置两组并与端子架垂直安装于壳体上压住两组端子架的两端。
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的端部设置有低于整体高度的台阶,固定架上设置有与端子架侧边相抵配合的侧限位槽以及与台阶相抵配合的端限位槽。
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上设置一让位槽,当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时,让位槽与壳体之间形成一走线空间,插设于端子架的电线从走线空间处经过后统一引出。
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后与壳体之间形成一走线空间,插设于端子架的电线从走线空间处经过后统一引出。
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上设置一让位槽,当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时让位槽构成走线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上的电线安装孔相对壳体垂直设置,电线安装孔的延伸端伸出壳体外侧,由端子架本体形成与外部配合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放弃原来在电路板上焊接电线的连接方式,采用独立的端子架来设置电线,电线可以轻松调整,适应不同双电源转换开关;端子架直接安装至壳体内侧壁并通过通孔通向外侧供外部线路连接,避免了原来电路板安装的多样性,能够统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内布线结构,降低结构复杂性,便于加工以及安装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结构未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结构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结构中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结构外侧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安装结构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2,壳体1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2延伸至外侧的通孔11,端子架2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内侧壁与通孔11对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壳体1可以为双电源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处整体的一侧外壳,在其上加工出若干个通孔11,将端子架2安装至通孔11处,端子架2的插座22部分延伸在外供外部线路连接,端子架2本身设置成排的电线安装孔21,其在插入电线后通过旋转旋紧固定,此处端子架2可采用现有结构实现。端子架2直接安装于壳体1上来简化了部件,放弃原来在电路板上焊接电线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对不同壳体1匹配不同电路板来设计结构的麻烦,可以采用统一的端子架2,降低壳体1与端子架2配合位置的模具成本,且在整体体积上也有所减小,端子架2连接电线的方式也令电线可以进行更换调整,适应不同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端子架2引出来走线,能够统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内布线结构,降低结构复杂性,避免了原来电路板安装后线路位置引出的多样性,便于加工以及安装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3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底生态环境改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光照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