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配电用电流检测单元汇流条式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2729.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1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茹;胡建斌;南薇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24 | 分类号: | G01R1/24;G01R19/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310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配电 用电 检测 单元 汇流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航空电气结构设计技术,具体为一种航空配电用电流检测单元汇流条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交流一次配电装置,主要用于机上交流电源通道的转换控制和大负载的管理,完成这些功能需实时检测通道电流和负载电流,通过电流参数判断系统运行状况,从而完成系统配电控制和保护。此类设备电流范围通常在几十安培到几百安培,由于大电流不能直接接在控制回路中,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电流检测单元。
传统的电流检测单元见图1,采用电力汇流条穿孔结构,导致在一次配电装置集成时,汇流条布局复杂;由于在电流检测单元本体上需要汇流条穿孔,导致其结构的体积和重量都偏大,越来越难以满足机载航空配电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要求;在更换电流检测单元本体时,需将穿孔汇流条及相关联的汇流条的安装螺母拆掉,取出汇流条,再将电流检测单元本体的四个安装孔的螺钉、螺母卸掉才可取出电流检测单元本体,导致电流检测单元的维修性极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航空配电用电流检测单元汇流条式安装结构,满足航空配电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抗振动、抗腐蚀能力强,便于拆装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航空配电用电流检测单元汇流条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本体和安装底座;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本体包括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二次侧线圈组件,塑压壳体以及输出连接器;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既作为电流一次侧输入端又作为检测单元本体的安装端;二次侧线圈组件安装于塑压壳体中,采用环氧胶灌封;各个二次侧线圈的引出线压接于输出连接器上,输出连接器安装于检测单元顶部;汇流棒穿过二次侧线圈,汇流棒两端与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连接;
电流检测单元本体由若干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底座上,并通过安装底座与外部配电装置中汇流条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汇流条式安装结构的电流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将一次侧输入端集成于检测单元本体,通过安装底座直接和配电装置中汇流条连接,有效减少配电装置集成时汇流条设计的复杂度,进而减小了航空配电装置体积和重量;电流检测单元的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即为本体的连接端,不需要单独固定,维修时,只需卸掉一次侧汇流条安装端的螺钉即可取出电流检测单元,不需拆卸穿孔汇流条和本体安装接口,大大地提高了配电产品的维修性;电流检测单元内部采用强度高、温度适应性好的航空专业用胶灌封固定,壳体采用三防性能优良的增强尼龙1010,增强了电流检测单元环境适应性;本体内部采用汇流棒穿过二次侧线圈,与汇流条穿孔形式相比,该方式可减小线圈直径,进而减小检测单元体积及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现有技术电流检测单元的结构图;
其中:1、穿孔汇流条;2、输出连接器;3、电流检测单元本体;5、汇流条安装螺母;6、接线柱;7、电流检测单元安装角;
图2:电流检测单元本体内部示意图;
其中:8、一次侧汇流条接线端;9、线圈引出线;10、汇流条与汇流棒连接处;11、二次侧线圈组件;12、汇流棒;14、输出连接器;15、电流检测单元本体;
图3:汇流条式安装结构的电流检测单元示意图;
其中:16、安装底座;17、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汇流条式安装结构,在国内航空领域属首次使用,应用于Q/DZH-191加油配电盒和Q/KZH-728交流电源控制盒等一次配电产品中,使其整体布局更加紧凑,有效地减少了其重量和体积,增强了其可维护性和环境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2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电池测试探针
- 下一篇:一种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电流部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