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8643.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燕;陈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小燕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能 热量 回收 余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属于回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设备是一种以小水电、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垃圾能或工业余热等一切可以产生电或热的资源作为一次能源,将发电系统和供热、供冷系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供能方式。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802710.0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回收室,回收室的一侧面和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进气管上设置有高温陶瓷气体过滤器,回收室的另一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远离回收室的一端和循环风机的进风端固定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端和导风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导风管的另一端和进气管远离回收室的一端固定连通,回收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回收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该余热回收设备,能够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处理,余热回收效果好,余热回收效率高,能够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利用,余热回收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余热回收设备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出现故障等状况下,气体未能及时阻断流通,含量过多容易降低设备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以解决余热回收设备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出现故障等状况下,气体未能及时阻断流通,含量过多容易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底板、水泵、管道、电气柜、紧急排气管、电机、罐体一、罐体二,所述罐体一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下腔无遮挡板,所述罐体一顶端上设有电机,所述罐体二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呈“H”形,所述罐体一下腔与回收室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底部与底板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左右两端设有管道且相连通,所述管道并排设在底板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所述底板表面上设有电气柜,所述罐体一上端设有紧急排气管;所述紧急排气管由侧管、控制件、阀体、管体、凹槽道组成,所述侧管一端与阀体相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控制件,所述管体端口与阀体采用对接方式相互嵌合,所述凹槽道设在管体中段位置上,所述管体通过阀体与罐体一上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悬设于罐体二表面右侧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室左侧表面上方设有罐体二。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柜接线与水泵线盒接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表面上设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二设在底板上方且中部隔着回收室。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道手感体现为凹凸不平。
进一步地,所述侧管采用不锈钢材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余热回收设备主要通过罐体一与罐体二回收排入回收室的气体,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设备出现故障等状况下,通过紧急排气管阻断气体流通,首先以凹槽道作为手部支撑点,接着移动阀体上设置的控制件,实现阀体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功能,能够将本来在管体呈输送状态的气体转移到侧管中排出,能够防止气体持续输入罐体中,避免罐体内部气体含量过大,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紧急排气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罐体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侧管示意图。
图中:回收室-1、底板-2、水泵-3、管道-4、电气柜-5、紧急排气管-6、侧管-601、控制件-602、阀体-603、管体-604、凹槽道-605、电机-7、罐体一-8、罐体二-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小燕,未经陈小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8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井井口防冻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壳式高温空气预热器用变径换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