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6970.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6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凌辉;陈敏;唐友怀;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镇安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向妮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方式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核心部件散热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核心部件散热问题尤为重要。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热源散热问题,是设备稳定运行的保证。
在热力学中,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有三中: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实际工作过程中,散热器基本上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只是侧重点不同,散热效果各有优劣。
目前,市场散热片产品多采用空气自然冷却、风冷或者水冷进行热交换,其冷却单元未形成闭环温控系统。冷却过程多根据热源参数设定散热片大小及风速或者水流速度等条件,冷却过程持续不间断。尤其受环境温度等条件影响较大,存在散热系统型号、体积大小不统一,散热系统不稳定、耗能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面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冷却单元、动力单元、控制单元,散热单元包括安装板、散热片、导热板、温度传感器、风扇、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散热片固定在安装板上,并具有多个通孔;导热板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两个侧壁组成,侧壁的两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将散热片罩在导热板内部;第一冷却水管布置于导热板的底板的内部,第二冷却水管通过散热片上的通孔穿插在散热片之间,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连通;风扇固定在安装板上,并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板的温度,并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冷却单元包括用于存放冷却液的存储容器;动力单元连接冷却单元和散热单元,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其将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送至散热单元;控制单元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风扇和动力单元的运行。
优选的,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均为蛇形水管。
优选的,第一冷却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冷却水管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通过动力单元与冷却单元连接,第一出水口通过连接管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与冷却单元连接。
优选的,温度传感器布置于导热板的底板靠近热源的一面。
优选的,冷却液为冷却水。
优选的,动力单元包括水泵、上阀门和下阀门,水泵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冷却单元还包括布置于存储容器上的加液口及用于控制加液口工作的电磁阀,电磁阀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冷却单元还包括布置于存储容器内的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控制单元基于DSP芯片设计。
优选的,控制单元包括DSP芯片、以及与DSP芯片连接的信号采集及放大电路、复位电路、通信电路、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光电隔离及放大电路。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集成了空气自然冷却、风冷、水冷的多种冷却方式,可采用组合冷却方式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控制单元形成闭环温控系统,冷却过程根据传感器、DSP芯片精确智能控制,并能通过控制单元的程序设计实现可控、可间断冷却,实现灵活控制。
(2)该装置根据热源功率,能通过控制单元设定的不同的温度范围,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自动选择开启自然冷却或者增加风冷或者再加水冷。
(3)散热单元的冷却水管采用蛇形水管设计,能充分达到冷却导热板目的同时,水流通过蛇形布局水管回流过程中,通过风冷达到冷却目的。
(4)冷却单元采用高低液位传感器及电磁阀控制冷却液口,实现冷却液位的自动补偿功能。
(5)该系统受环境温度等外在条件影响较小,可用在系列产品的不同功率散热所需,具有散热效果好,智能控制,型号、体积统一,工耗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原理布局图;
图2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部件说明图;
图3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散热单元正视图;
图4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散热单元A-A截面图;
图5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散热单元B-B截面图;
图6为多冷却方式散热装置控制单元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镇安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镇安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6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掩模板边角残留铬的清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感光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