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类产卵巢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5136.1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2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季索菲;侯冠军;蒋业林;吴明林;赵秀侠;杨坤;方婷;魏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卵巢 鱼类 产卵 池塘 支撑管 棕榈皮 捆扎 黄河 鲤鱼 孵化 室内通风 太阳落山 自然产卵 产卵期 孵化率 行排列 采卵 搭架 放入 苗种 晒干 洗净 一字 竹竿 棕榈 繁殖 转入 保存 | ||
一种鱼类产卵巢,涉及鱼类产卵收集领域。由支撑管和产卵材料组成,支撑管为弯制成圆形的PVC管。产卵材料是由5片棕榈皮捆扎成束。用绳捆扎将棕榈束固定在PVC管上。将鱼类产卵巢在黄河鲤鱼产卵池塘一字行排列,用插入池塘底部的竹竿固定鱼类产卵巢;采用自然产卵方法,在黄河鲤鱼产卵期,每天下午太阳落山时放入池塘,第二天8‑9时收起后转入孵化塘进行苗种孵化;繁殖结束后,洗净晒干,搭架离地,室内通风保存。利用PVC管和棕榈皮束搭建产卵巢,可有利于人工集中采卵,有利于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鱼类产卵巢的适用性较广,通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产卵收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鱼类产卵巢。
背景技术
黄河鲤鱼是全国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且鲜美。与其他鲤鱼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量,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大量的钙、镁、磷等多量元素。它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快、饲料消耗低,能够在河道、湖泊、水库、湾塘等各种淡水水域自然繁殖。
由于鲤鱼卵有黏性,所以在自然产卵情况下,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若没有附着物,卵沉入水底而死亡。人工繁殖要准备供鱼卵附着的鱼巢,常规做鱼巢的材料主要是聚草、柳树须、破网片等。这类材料做成的鱼巢不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由于展开面不大,因此鱼卵的收集不是太完全,进而不利于产卵率和孵化率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产卵巢及其在黄河鲤鱼繁殖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鱼类产卵巢,至少包括支撑管以及固定在支撑管上且可浮在水面上的产卵材料组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为弯制成圆形的PVC管。所述PVC管的内径为1.8cm,外径为2.0cm。
优选地,所述产卵材料为棕榈束。所述棕榈束是由5片棕榈皮捆扎成束。所述棕榈皮的宽度为40cm、展开长度为60cm。
优选地,棕榈束的捆扎处位于棕榈皮下端5-6cm处,用绳捆扎并将绳两端各留出20cm,用于将棕榈束固定在PVC管上。
优选地,由PVC管所弯制成的支撑管的直径为1.3m,PVC管上相邻棕榈束之间的距离为20cm。
鱼类产卵巢在黄河鲤鱼繁殖中的应用,步骤如下:
①、将鱼类产卵巢固定在黄河鲤鱼产卵池塘
将鱼类产卵巢在黄河鲤鱼产卵池塘一字行排列,用插入池塘底部的竹竿固定鱼类产卵巢,竹竿的顶部与支撑管固定,竹竿的底部插入池塘底部的淤泥中;
②、放置时机
采用自然产卵方法,在黄河鲤鱼产卵期,每天下午太阳落山时放入池塘,第二天8-9时收起后转入孵化塘进行苗种孵化;
③、保管
繁殖结束后,洗净晒干,搭架离地,室内通风保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如下:
利用PVC管和棕榈皮束搭建产卵巢,可有利于人工集中采卵,有利于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浮力较大,易漂浮,不易沉降至池塘中。棕榈束展开面积较大,可最大限度提升鱼卵的收集率。同时,不仅限于黄河鲤鱼,针对鲫鱼等产粘性卵鱼类也是可行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鱼类产卵巢的适用性较广,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鱼类产卵巢及其在黄河鲤鱼繁殖中的应用作出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鱼类产卵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5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鲑科鱼类套桶式孵化器
- 下一篇:一种深水网箱工字连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