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全生态岸坡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4782.6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5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德;刘晓菲;杨宗默;李延伟;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波弧形结构 设计低水位 设计高水位 生态护坡砖 防护结构 组合式全 护脚部 鱼巢砖 岸坡 岸滩 防冲 消能 生态 减速 孔洞 河流 钢丝网格 人工鱼巢 水流方向 波结构 护岸 减小 坡脚 栖息 植被 融合 景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全生态岸坡防护结构,包括生态涵养部、中水期防冲部、减速消能仿生部和柔性护脚部,生态涵养部是采用植被形成的,设置在设计高水位以上,中水期防冲部是采用生态护坡砖铺成的,设置在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之间,在生态护坡砖的中部设有孔洞,减速消能仿生部采用沿水流方向设置的仿沙波结构,是由沙波鱼巢砖铺成的,设置在设计低水位以下,在沙波鱼巢砖的上部设有仿沙波弧形结构,在仿沙波弧形结构的背水侧设有人工鱼巢,柔性护脚部是采用钢丝网格垫铺成的,设置在坡脚处。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对水流、岸滩、河流生物的影响,营造较好岸滩景观,为河流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场所,实现护岸工程和环境的和谐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道整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全生态岸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从航道整治工程实践来看,护岸被广泛应用于航道治理工程中,基本的原理就是采用建筑物覆盖航道岸坡,阻断水流与河床质泥沙的作用,从而保护河床免受水流冲刷。目前已建护岸工程多以单纯系结混凝土块软体排、抛枕或抛石为主,从实际效果看一般护底整体稳定性较好。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对河流的开发治理,必须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协调人与河流之间的关系,适度发展,维护流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用生态航道护岸建筑物就非常重要。在航道工程建设中,生态、绿色、环保理念还处于起步阶段,比起公路、港口建设来说,绿色工程还相对滞后。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护岸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主要以D型软体排、砼六角块等为主,部分河段护岸设计中提出的生态的概念也仅仅在护岸的某些部位上进行尝试,整个护岸系统还远不符合生态、人文和绿色环保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在护岸系统中采用全生态结构,使结构既能发挥工程效果,又能全方位体现生态、环保价值,从而实现长江建设“绿色航道”和“生态航道”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组合式全生态岸坡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既可实现保护岸滩稳定、保护航道畅通的功能,还可有效减小对水流、岸滩、河流生物的影响,并能营造较好岸滩景观,为河流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场所,实现护岸工程和环境的和谐融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全生态岸坡防护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生态涵养部、中水期防冲部、减速消能仿生部和柔性护脚部,所述生态涵养部是采用植被形成的,设置在设计高水位以上的岸坡上,所述中水期防冲部是采用生态护坡砖铺成的,设置在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之间的岸坡上,在所述生态护坡砖的中部设有孔洞,所述减速消能仿生部采用沿水流方向设置的仿沙波结构,是由沙波鱼巢砖铺成的,设置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岸坡上,在所述沙波鱼巢砖的上部设有仿沙波弧形结构,在所述仿沙波弧形结构的背水侧设有人工鱼巢,所述柔性护脚部是采用钢丝网格垫铺成的,设置在坡脚处。
相邻的所述生态护坡砖之间隼接。
所述减速消能仿生部和所述柔性护脚部搭接,且二者之间的搭接宽度为6~10m。
所述钢丝网格垫采用箱型结构,内部设有竖向隔板,并填装有砂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植被形成的生态涵养结构可在洪水期增加高滩水流阻力,减小洪水对高滩侵蚀,中低水条件下可以美化岸滩,形成沿河植物景观带。
二)隼接的生态护坡砖可增加岸坡整体稳定性,既可保持大流速区护岸稳定,也能抵抗向下水流、马蹄形旋涡及面层水流综合剪力作用,同时泥沙在块体的孔洞中落淤,进一步增强了护岸边缘床面的稳定性;部分水生植物可在在块体的孔洞落淤泥沙中生长发育,美化河岸,实现整治岸坡与天然岸坡的和谐。
三)从仿生学角度来看沙波鱼巢砖块体主要模拟床面沙波的形状,有效减少建筑物对常年枯水下水流阻力,背水侧设置的鱼巢又可为河流生物提供栖息的场所,减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4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型水利工程生态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