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3003.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国升 |
主分类号: | F04D9/04 | 分类号: | F04D9/04;F04D1/00;F04D29/42;F04D29/44;F04D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泵 消防泵 导水环 上盖 吸力 本实用新型 自吸装置 安装板 出水口 导水槽 潜水式 外周 下盖 单向阀阀口 供水方式 间隔分布 密闭连接 上盖内壁 上下排列 上下循环 水管连接 水中杂质 增加设备 过滤网 真空泵 护罩 内置 竖向 旋合 自吸 堵塞 供水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包括离心泵,离心泵外周设有上盖和下盖旋合的护罩,上盖一端通过自吸水管连接消防泵,另一端内置有密闭连接上盖内壁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分别设有单向阀阀口、离心泵出水口;所述的下盖内侧分别设有上下排列的导水环、离心泵上盖、过滤网;所述的导水环外周设有竖向的间隔分布的导水槽。本实用新型利用导水环上的导水槽产生自上而下的水流吸力,而被吸下来的水流又经过离心泵达到离心泵出水口向消防泵供水,这种上下循环的供水方式不仅水流吸力大,而且有效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离心泵,增加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减少消防泵的响应时间,避免使用真空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吸水装置,具体地指一种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防管道以及消防水泵的技术领域中消防水泵启动之前一般均是需要一个真空泵对消防水泵内部进行抽真空工作以形成真空负压实现消防水泵的高压出水。众所周知真空泵是一个非常精密、价格昂贵的设备,其故障率也是非常高的直接影响着消防泵的工作性能,而且这种工作方式需要先排真空而后才可以出水,对于消防灭火的快速响应性能具有滞后性。如何避免使用真空泵,而后可以达到消防泵快速出水,提高消防泵响应速度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使消防泵避免使用真空泵、加快消防泵启动响应时间的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
一种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包括离心泵,所述的离心泵浸泡在水中,离心泵外周设有上盖和下盖旋合的护罩,上盖一端通过自吸水管连接消防泵,另一端内置有密闭连接上盖内壁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分别设有单向阀阀口、离心泵出水口,单向阀阀口下侧面设有与安装板一体的阀座,阀座中心设有活动阀杆,活动阀杆顶部设有密封片,活动阀杆侧边的阀座上设有偏心进水口;所述的离心泵出水口上连接有水管一端,水管另一端连接离心泵;所述的下盖内侧分别设有上下排列的导水环、离心泵上盖、过滤网;所述的导水环位于离心泵顶部,过滤网位于离心泵外周;所述的导水环外周设有竖向的间隔分布的导水槽。该种潜水式自吸装置由于离心泵浸泡在水中,水通过单向阀可以完整的浸泡、填充,离心泵出水口、水管以及上盖,可以直接吸水向消防泵供水,通过供水对消防泵进行排真空,避免使用真空泵,大大缩短了消防泵的响应时间,消防泵启动后可以自动关闭离心泵。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自吸装置启动时利用导水环上的导水槽产生自上而下的水流吸力,而被吸下来的水流又经过离心泵达到离心泵出水口向消防泵供水,这种上下循环的供水方式不仅水流吸力大,而且有效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离心泵,增加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所述下盖外周设有网孔,下盖底部设有底座固定连接离心泵,提供离心泵周边的安全防护措施。
所述的离心泵上盖中心设有容纳水管的通孔,离心泵上盖内壁螺纹连接离心泵。
所述上盖为底部大顶部小的缩径管状结构;上盖与下盖连接处内壁上共同螺纹连接一个连接件外壁,连接件内壁螺纹连接安装板。该种上盖结构不仅具有水流的通道作用,而且结合单向阀形成一定的增压仓。而连接件一个部件连接上盖、下盖以及安装板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整体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导水环上的导水槽产生自上而下的水流吸力,而被吸下来的水流又经过离心泵达到离心泵出水口向消防泵供水,这种上下循环的供水方式不仅水流吸力大,而且有效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离心泵,增加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减少消防泵的响应时间,避免使用真空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防泵用潜水式自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国升,未经戴国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3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