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8904.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淦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柏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细胞培养 支原体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设置在设备主体里面的显微镜、观察窗和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通过滑道连接恒温培养箱,并且通过观察窗检测恒温培养箱里细胞培养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恒温培养箱里面设置有带盖厌氧箱、带盖培养皿和灭菌灯,带盖培养皿中细胞培养液培养到一定程度将其放置于带盖厌氧箱中继续培养,持续观察是否有支原体菌落出现,灭菌灯保持恒温培养箱处于无菌状态;本实用新型使用显微镜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存在情况,通过灭菌灯和恒温培养箱实现细胞培养支原体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是无菌恒温的,从而提高实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最小直径0.2um,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子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
目前检测有无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直接培养法,是目前最直接与灵敏的方法,也是用来评估其它检测方法的金标准。但是这种直接培养法,对操作者的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器材和操作室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会因为操作者无菌操作技术不当,被污染的培养基、血清、细胞、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交叉污染,操作室环境不佳、实验器材不洁导致实验结果受影响,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支原体检测试验中容易受污染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一种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设置在设备主体里面的恒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的整个顶部设置为观察窗,观察窗正上方设置有显微镜,显微镜通过伸缩环固定在滑道上,伸缩环底部安装有若干滚轮,伸缩环通过滚轮活动连接滑道,滑道与记录台平行固定在设备主体的上端,且滑道之间垂直安装有拉杆螺旋;恒温培养箱的左右两侧顶部对应设置灭菌灯,右侧安装有侧盖,底部平行放置若干带盖厌氧箱和若干带盖培养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环环绕在显微镜外部圆周上,伸缩环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螺旋状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的是由透明玻璃制作的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盖上设置有卡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灭菌灯配有对应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支原体检测实验中减少对操作者无菌操作技术的依赖,降低培养基、血清、细胞、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交叉污染,有效的避免了因操作室环境不佳、实验器材不洁导致实验结果受影响,数据产生偏差的结果,解决了现有的支原体检测试验中容易受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柏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柏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8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胞复苏培养板
- 下一篇:一种真空系统的连续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