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1285.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沈鑫;曹敏;关文举;闫永梅;张林山;周年荣;赵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导线和避雷线常常发生强烈的振动,以致造成导线断股、金具损坏、线间短路等事故,严重地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当架空线路档距大于120米时,一般设置防振装置,以避免振动产生事故。
输电线路防振装置是架空输电线路防振的一种重要的装置,对于抑制输电线路的微风振动、保护线路和杆塔金具作用重大。输电线路防振装置,一般由一定质量的重锤,钢绞线及线夹组成。
目前,输电线路防振装置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输电线路防振装置自身的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的各种性能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振需求并不匹配,限制了输电线路防振装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防振装置,以解决现有输电线路防振装置自身的结构不合理,各种性能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振需求并不匹配,限制了输电线路防振装置作用的充分发挥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输电线路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锤头、第二锤头、第一小锤头、第二小锤头、绞线、线夹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锤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小锤头连接;
所述第二锤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小锤头连接;
所述第一锤头头部设置有固定接头;
所述第二锤头头部设置有固定接头;
所述绞线弹性模量为450Gpa,所述绞线穿接所述线夹;
所述第一锤头和所述第二锤头的转动惯量为0.12kg·m2,所述第一锤头和所述第二锤头的质量为4.8kg;
所述第一锤头和所述第二锤头,所述第一小锤头和所述第二小锤头,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绞线对称设置于所述线夹两侧;
所述线夹一侧的所述绞线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小锤头中心、所述第一连接杆中心和所述第一锤头中心内,且所述线夹一侧的所述绞线标称长度为0.65m;所述绞线一端与所述固定接头连接,且所述绞线与所述第一锤头质心的连接处的间距为0.082m;
所述线夹另一侧的所述绞线分别插入所述第二小锤头中心、所述第二连接杆中心和所述第二锤头中心,且所述绞线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接头连接;
所述第一锤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组成蘑菇型,所述第一锤头为蘑菇头型;
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主杆和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主杆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主杆上底和下底为圆形,且所述主杆上底和下底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圆台型;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锤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端与所述主杆上底连接;
所述主杆底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小锤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锤头的连接端面积大于所述主杆上底面积;
所述主杆上底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小锤头的连接端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锤头和所述第一锤头采用相同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小锤头和所述第二小锤头为相同球体结构,且所述第一小锤头和所述第二小锤头质量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小锤头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锤头。
可选地,所述绞线为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输电线路防振装置自身的结构不合理,各种性能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振需求并不匹配,限制了输电线路防振装置作用的充分发挥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电线路防振装置,采用完全对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锤头,小锤头,线夹和绞线,基于弹性固定端模型,防振装置动力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计算求得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微结构,使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结构合理,各种性能与架空输电线路防振需求匹配,提高其使用寿命,避免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输电线路防振装置第一连接杆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1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线路接头防振阻尼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穿戴式灭火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