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排气管的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及其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1014.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民;黄金桢;洪燕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K1/06 | 分类号: | H01K1/06;H01K1/28;H01K1/36;H01K1/44;H01K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2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碳纤维 红外 加热 灯管 及其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英管热压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排气管的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碳纤维发热丝用于发热灯管时,为了使灯管功率尽量低,而又不想灯管太长,则一般将多根发热丝拧成一股螺旋在灯管内或编织后再放进灯管内,但由于碳纤维发热丝比较柔软,螺旋后的碳纤维发热丝容易越过固定端子而跑到灯管两端,影响灯管的质量,另外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在封装时,要对管中进行排气,由于目前制作工艺的原因,目前市场上的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在石英玻璃管上都设置有一个排气管,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影响灯管的美观;另外,在排气管与石英玻璃管的烧结位置处,由于玻璃本身的应力,导致烧结处抗震强度低,在运输或者使用时,都很容易由于震动而裂开。
在目前的制作工艺上,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都是由单工位操作,即完成上一个工序后需要人工将待加工的石英玻璃管搬运至下一个工序加工,工序的连贯性差,导致双端灯管在每端夹封前都需要对灯管进行烤火排气,使得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人工投入大,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排气管的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及其生产设备,该灯管具有美感且不容易震裂的优点;该生产设备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排气管的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所述灯管包括玻璃管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碳纤维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两端设有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上连接有一支杆,所述灯管两端设有灯脚,所述支杆与所述灯脚之间通过钼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在对应所述固定端子的位置处设有内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还包括快速接口,所述快速接口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灯脚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外套设有硅胶织线,且靠近所述外壳一端的所述电源线外套设有耐高温瓷头将所述外壳与所述硅胶织线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钼片被外壳两端烧熔后夹扁而成的夹板固定,连同与钼片连接的灯脚一端和支杆一端固定在夹板内。
一种用于加工碳纤维红外加热灯管的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转盘及均匀分布在所述转盘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安装待加工的玻璃管及碳纤维发热丝,所述转盘的外周沿周向依次设有:
烘烤装置,所述烘烤装置用于将所述玻璃管加热并进行排气;
第一夹封装置,所述第一夹封装置将所述玻璃管其中一端进行夹封;
第一打凹装置,所述第一打凹装置将所述玻璃管其中一端进行打凹加工;
掉头装置,所述掉头装置将所述玻璃管的两端进行对调;
第二打凹装置,所述第二打凹装置将所述玻璃管其中另一端进行打凹加工;
第二夹封装置,所述第二夹封装置将所述玻璃管其中另一端进行夹封;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将所述玻璃管整体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外周还依次包括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将所述玻璃管提升至设定的高度;去尾料装置,所述去尾料装置对所述玻璃管第二次夹封端进行去尾料处理;所述提升装置和去尾料装置依次跟在冷却装置之后。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烧接口装置,所述烧接口装置对第二次夹封端的所述玻璃管端部进行烧结平整,从而制成灯管,所述烧接口装置跟在去尾料装置之后。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烘烤装置前一工位,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夹持装置上料是否安装到位;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掉头装置与所述第二打凹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对调上料是否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给所述夹持装置上料;所述下料装置用于从所述夹持装置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烘烤装置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火头装置,所述火头装置可从所述玻璃管从一端烘烤至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封装置包括第二火头装置和夹模,所述第二火头装置用于烧熔所述玻璃管设定的位置,所述夹模用于夹封玻璃管被所述第二火头装置烧熔后的位置,从而形成夹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凹装置包括第三火头装置和打凹针,所述第三火头装置用于烧软所述玻璃管设定的位置,所述打凹针用于夹压玻璃管被所述第三火头装置烧过的位置,从而形成内凹结构,所述所述第二打凹装置与所述第一打凹装置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1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