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护栏行走安全楼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9777.8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7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辛文青;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E01D21/00;E04G2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栏 行走 安全 楼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护栏行走安全楼梯,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有横跨通道,横跨通道两侧分别连接有楼梯,所述楼梯由包括主骨架,主骨架侧面连接有楼梯台阶,在主骨架上方设置有楼梯平台,在楼梯平台和楼梯台阶的两侧均设有栏杆,横跨通道与楼梯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螺栓,横跨通道具有走道,在走道的两侧设置有走道栏杆,走道栏杆上固定设置有警示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设计精细合理,制作材料较常用,易获取,制作方法简单,安装、拆卸、移动都较方便,结构稳定,外型美观,能有效保证桥梁左、右幅人员横跨护栏通行方便及安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护栏行走安全楼梯,属于桥梁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桥梁为左右幅分离,内侧设置护栏。由于护栏浇筑成型后,桥梁左右两幅间的安全防坠网及临时通道拆除,桥梁左右幅人员通行困难,大多数情况,人们为求方便,选择直接翻跃护栏,这样危险性极大,少数人员为保证安全,选择延着绵长的护栏走到桥头,进而到达桥梁另外一幅,这样虽然安全,但较为费力费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安装、拆卸、搬运、移动方便,并可以有效保证桥梁左、右幅人员横跨护栏通行方便及安全的跨护栏行走安全楼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跨护栏行走安全楼梯,具有横跨通道,横跨通道两侧分别连接有楼梯,所述楼梯由包括主骨架,主骨架侧面连接有楼梯台阶,在主骨架上方设置有楼梯平台,在楼梯平台和楼梯台阶的两侧均设有栏杆,横跨通道与楼梯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螺栓,横跨通道具有走道,在走道的两侧设置有走道栏杆,走道栏杆上固定设置有警示牌。
作为优选,主骨架具有由立柱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所述方形框下方焊接有下纵梁,所述下纵梁上连接有焊接在下纵梁与方形框之间的斜撑,所述方形框上方焊接有上纵梁,在上纵梁上焊接钢板形成楼梯平台,在下纵梁底部焊接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在楼梯台阶上焊接有连接在楼梯主骨架与楼梯平台之间的斜梁,所述斜梁对称设置在台阶两侧,在下侧的斜梁上焊接钢板形成楼梯台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实现就地取材。
作为优选,栏杆具有栏杆柱和通过焊接固定在栏杆柱上的横档,结构简单,可以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成本低。
作为优选,楼梯平台距地面的高度为1350mm,具体施工时要求上纵梁与地面的距离为1350mm,可以满足一般桥梁护栏的需要。
作为优选,楼梯的数量为2套,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横跨通道的两侧,楼梯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式固定在横跨通道的两侧,安拆方便,安装过程中,只需将两侧的楼梯分别推至指定安装处的桥梁左右幅,再将横跨通道人工抬上护栏与两侧楼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即可。
作为优选,走道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纵梁、横梁以及设置在二者之上的钢板,其中纵梁的长度为1480mm。
作为优选,在栏杆、走道栏杆以及栏杆柱上均贴上红白相间的反光贴,以方便人员夜间通行,同时防止车辆、机械相撞。
作为优选,斜梁为角钢,以方便钢板与之焊接;所述横档为圆形钢管,所述立柱、下纵梁、上纵梁、上横梁、斜撑、下横梁、栏杆柱、纵梁、横梁均为方形钢管,以方便焊接成型,同时减轻结构自重,方便搬运及安装拆卸。
作为优选,在警示标牌上标语设置为“横跨护栏走楼梯,最终受益是自己”、“勿贪一时之快,酿成终生遗憾”,等标语,标牌背景设置为纯黄色,字体颜色设置为红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设计精细合理,制作材料较常用,易获取,制作方法简单,安装、拆卸、移动都较方便,结构稳定,外型美观,能有效保证桥梁左、右幅人员横跨护栏通行方便及安全,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9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