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8034.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6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卫华;王月生;郭悦;马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不二蛋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张淑华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通管 圆柱形筒 磨砂层 本实用新型 输送管道 杂质分离 大豆肽 内壁 弯管 厚度均匀 平滑过渡 三通接头 杀菌颗粒 逐渐增大 开口端 螺纹孔 透气膜 侧壁 法兰 空腔 酶解 贴合 开口 细菌 贯通 保证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包括输送管道和旁通管,用于输送酶解后的溶液,旁通管的内径沿溶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且其内壁贴合有一层磨砂层,磨砂层厚度均匀,旁通管在内径最大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输送管道连接,在内径最小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弯管连接,旁通管在靠近弯管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以连接一个开口端位于旁通管内的圆柱形筒,圆柱形筒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与旁通管的内壁平滑过渡的透气膜,以在圆柱形筒内形成一个空腔,用于放置杀菌颗粒。本实用新型通过旁通管的内壁逐渐倾斜,以保证液体的流动性,磨砂层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分离一部分沉淀物,且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好,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豆肽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
背景技术
大豆肽生产过程中,豆蛋白粉与酶混合后,需要将酶解后的溶液通过离心分离设备进行分离,以将所需要的溶液和不需要的粗残渣以及沉淀物分开。现有技术中,一般先通过分离管道进行初步分离后再进入离心分离设备,分离管道一般包括输送管道和连接到输送管道的横向旁通管,由于旁通管较长,虽然可以沉淀一些粗残渣及沉淀物,但是却也很容易滋生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离管道容易滋生细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可防止细菌的滋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包括输送管道和旁通管,用于输送酶解后的溶液,所述旁通管的内径沿溶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且其内壁贴合有一层磨砂层,所述磨砂层厚度均匀,所述旁通管在内径最大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输送管道连接,在内径最小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弯管连接,所述旁通管在靠近所述弯管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以连接一个开口端位于旁通管内的圆柱形筒,所述圆柱形筒的另一端封堵,所述圆柱形筒的轴心与旁通管的轴心垂直相交,所述圆柱形筒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旁通管的内壁平滑过渡的透气膜,以在所述圆柱形筒内形成一个空腔,用于放置杀菌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旁通管的内径的倾斜角度为0.5°~1.5°。
作为优选,所述旁通管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形筒的材质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旁通管的内壁逐渐倾斜,以保证液体的流动性,且通过磨砂层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分离一部分沉淀物,且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好,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的旁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管道;2-旁通管;3-三通接头;4-法兰;5-弯管;6-圆柱形筒;7-透气膜;8-磨砂层;9-杀菌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豆肽用杂质分离管道,包括输送管道1和旁通管2,用于输送酶解后的溶液,旁通管2的内径沿溶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且旁通管2的内壁贴合有一层磨砂层8,磨砂层8的厚度均匀,旁通管2在内径最大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3与输送管道1连接,在内径最小的一端通过法兰4与弯管5连接,旁通管2在靠近弯管5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以连接一个开口端位于旁通管内的圆柱形筒6,圆柱形筒6的另一端封堵,圆柱形筒6的轴心与旁通管2的轴心垂直相交,圆柱形筒6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与旁通管2的内壁平滑过渡的透气膜7,以在圆柱形筒6内形成一个空腔,用于放置杀菌颗粒9,例如活性炭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不二蛋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不二蛋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8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
- 下一篇:灵芝多肽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