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区段接触网平腕臂上部的承力索放线滑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3080.3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1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念;马昊博;袁方;卫永刚;赵小乐;杜乾友;郭航宇;石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B60M1/2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023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区段 接触 网平腕臂 上部 承力索 放线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接触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区段接触网平腕臂上部的承力索放线滑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运量的增加,早期修建的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由于接触线的不断磨损,使得线路截面逐渐缩小无法满足电力机车最高行驶载流和安全运营要求。在接触网的大修及扩容改造中的一个主要工作便是在不影响既有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需将旧接触线和承力索进行更换。
传统隧道外承力索架设采用钢丝套子和放线滑轮,将承力索架设在既有接触线下方,下锚紧线之后人工利用梯车将承力索更换至平腕臂上方。但是在隧道群区,由于路基处的支柱和隧道内的吊柱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承力索架设至隧道口时,如果按照隧道外承力索架设方法分别将承力索架设在既有接触线下方,必定会发生新承力索和既有的承力索或者接触线交叉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因磨损发生断股、断线的隐患,同时新承力索位于既有接触线下方将影响列车的正常取流。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隧道口处需将新架设的承力索置于既有承力索上方。可见,必须设计一种设置在腕臂上方的放线滑轮,以满足电力机车对接触网电路的工作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接触网在隧道区段由于路基支柱和隧道吊柱不在同一条直线,将承力索架设在既有接触线下方,使得新承力索和既有的承力索或者接触线交叉导致磨损甚至断股断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区段接触网平腕臂上部的承力索放线滑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隧道区段接触网平腕臂上部的承力索放线滑轮,包括放线滑轮装置和滑轮固定装置,放线滑轮装置包括限位架,限位架为矩形中空结构,限位架的一侧为带有活动扣的开口结构,限位架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滑轮,限位架底部连接有滑轮固定装置,滑轮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且呈圆弧形的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上固定夹通过两端设置的固定螺栓与下固定夹连接。
限位架底部焊接固定在上固定夹的中部。
固定螺栓与上固定夹固定连接。为防止固定螺栓的丢失,固定螺栓与上固定夹为整体固定结构,安装时,只需要将下固定夹的螺栓孔对应套设在上固定夹的固定螺杆后拧紧螺帽即可完成固定。
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相向设置有与接触网平腕臂相适应的内圆弧结构。
其中,限位架的活动扣是为了便于将承力索放入滑轮运转卡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可携带性,在安装使用中方便灵活、省时省力。利用本实用新型承力索放线滑轮装置和滑轮固定装置的配合,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中,尤其是在隧道内及隧道群区段的承力索架设施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中:1-放线滑轮装置,1.1-限位架,1.2-滑轮,1.3-活动扣,1.4-转轴,2-滑轮固定装置,2.1-上固定夹,2.2-下固定夹,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用于隧道区段接触网平腕臂上部的承力索放线滑轮,包括放线滑轮装置1和滑轮固定装置2,放线滑轮装置1包括限位架1.1,限位架1.1为矩形中空结构,限位架1.1的一侧为带有活动扣1.3的开口结构,限位架1.1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上设置有滑轮1.2,限位架1.1底部连接有滑轮固定装置2,滑轮固定装置2包括对称设置且呈圆弧形的上固定夹2.1和下固定夹2.2,上固定夹2.1通过两端设置的固定螺栓2.3与下固定夹2.2连接。
限位架1.1底部焊接固定在上固定夹2.1的中部,固定螺栓2.3与上固定夹2.1固定连接,上固定夹2.1和下固定夹2.2相向设置有与接触网平腕臂相适应的内圆弧结构。
在隧道区段的承力索架设施工中,利用放线作业梯车在放线作业进入到隧道时,由2名操作工人配合施工作业,其中一人将连带有放线滑轮装置1的上固定夹2.1放置在接触网的平腕臂上,另一人将下固定夹2.2的螺栓孔从接触网的平腕臂下部套设在固定螺栓2.3的螺杆上,进一步加入螺母并将其拧紧固定即可。
由于铁路线路存在一定的转弯半径,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需根据线路曲线半径、隧道口支柱以及隧道内第一根吊柱的定位,来确定器具体的安装位置;安装时注意限位架1.1的闭口朝向,闭口为限位架1.1的活动扣1.3的相对方向。当隧道吊柱在曲线半径以内时,则本实用新型闭口位置固定在靠近隧道内吊柱的一侧;若隧道吊柱在曲线半径以外时,则本实用新型闭口位置固定在远离吊柱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必须保证固定螺栓拧紧,使得滑轮固定装置与平腕臂卡紧并不发生受力偏转的情况。当承力索放线完成后,将新承力索更换至到平腕臂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3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