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3023.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侯章贵;赵德智;辛靖;张海洪;宋官龙;田义斌;朱元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18 | 分类号: | B01J8/18;B01J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谢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升式 环流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具有流体入口;导流筒,导流筒通过支架竖直设置在壳体内,使壳体和导流筒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旋片,多组旋片沿导流筒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其外壁上,且旋片绕导流筒的中心线呈螺旋状设置;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绕导流筒的中心线设置在其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使流体沿螺旋流道上下流动形成自环流,能够增加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循环强度和停留时间,强化流体的湍流,使气泡在流体内大小均匀且沿反应器径向分布均匀,流体在径向分布均匀,物料的浓度和温度分布均匀,提高流体内的气含率,固定颗粒分布均匀度,避免固体颗粒沉积以及上升区液体回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流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中悬浮床加氢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应用在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国内外开发和研究的重要设备,目前已经开发和部分应用在悬浮床加氢技术的环流反应器有多种形式,如,反应器内设光管的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单级和多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在悬浮床加氢技术上液相作为连续相、气相作为分散相而存在于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在应用时必需考虑到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形态,这是因为流型决定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流体的流体力学特性,关键是气含率和固含率,特别是气泡的大小是否均匀,气泡沿径向分布是否均匀。环流反应器气含率是指气体在整个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或局部区域内或某个测试点附近所占液相体积的百分比,包含整体平均气含率、局部平均气含率和点气含率。气含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气体溶解量和气-液两相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反应体系的传质速率和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此外,环流反应器的上升区和下降区的气含率还会影响到导流筒内外流体的密度,进而影响到反应器内的循环推动力和阻力,所以,气含率是表征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悬浮床加氢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该反应器能够克服现有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低,气泡大小不均匀以及气泡沿反应器径向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固定颗粒分布均匀度,避免固体颗粒沉积以及上升区液体回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流体入口;
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通过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壳体和导流筒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旋片,多组所述旋片沿所述导流筒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其外壁上,且所述旋片绕所述导流筒的中心线呈螺旋状设置;
螺旋折流板,所述螺旋折流板绕所述导流筒的中心线设置在其内壁上。
每组所述旋片包括沿周向均布在所述导流筒外壁上的多个叶片,每一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导流筒的中心线呈向上倾斜设置。
每一所述叶片与水平呈60°夹角。
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流筒两者的中心线重合,在所述壳体底部绕所述支架设置多个所述流体入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流筒的外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旋片,在导流筒内部设置螺旋折流板,能够使流体沿螺旋流道上下流动形成自环流,能够增加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循环强度和停留时间,强化流体的湍流,且为流体内的气泡提供的切向流动,使气泡在流体内大小均匀且沿反应器径向分布均匀,流体在径向分布均匀,物料的浓度和温度分布均匀,提高流体内的气含率,固定颗粒分布均匀度,避免固体颗粒沉积以及上升区液体回流。2、本实用新型的每组旋片包括沿周向均布在导流筒外壁上的多个叶片,且每一叶片相对于导流筒的中心线呈向上倾斜设置,能够强化流体的湍流,叶片之间的断口能够有效防止气泡的聚集,提高气泡大小的均匀度以及在反应器内的分布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3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轨道与地面绝缘加强装置
- 下一篇:前盖锁以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