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热循环利用的耐高温反应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2815.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6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东汽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地址: | 6182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管 上盖 耐高温 器身 外壁 导热 本实用新型 废热循环 阀门 可用 内壁 反应物反应 能量利用 导热口 耐腐蚀 最大化 预热 节约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热循环利用的耐高温反应容器,包括器身和上盖,所述上盖设于所述器身的上方,二者均由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构成;所述器身包括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导热管;在所述外壁上设有第一导热管接口与所述导热管相连,且第一导热管接口设有阀门;所述上盖外部设有第二导热接口,且第二导热接口上设有阀门;所述上盖内部设有与第二导热口相连的导热管,反应物反应过后产生的热量,可用于保持自身的温度,还可用于另一反应容器的预热,实现了能量利用的最大化,也能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用设备制造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废热循环利用的耐高温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化工设备是化工机械的一部分,化工机械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化工机器,主要是指诸如流体输送的风机、压缩机、各种泵等设备,其主要部件是运动的机械,一般称为化工机器。其二是化工设备主要是指部件是静止的机械,诸如塔器等分离设备,容器、反应器设备等,有时也称为非标准设备。化工机械与其他机械的划分不是很严格的,例如一些用于化工过程的机泵,也是其他工业部门采用的通用设备。同样在化工过程中化工机器和化工设备间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一些气体,这一部分热量往往直接经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掉,大量的能量得不到任何的利用而直接损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导致了成本低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得不到任何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热循环利用的耐高温反应容器,包括器身和上盖,所述上盖设于所述器身的上方,二者均由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构成;所述器身包括内壁和外壁,在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导热管;在所述外壁上设有第一导热管接口与所述导热管相连,且第一导热管接口设有阀门;所述上盖外部设有第二导热接口,且第二导热接口上设有阀门;所述上盖内部设有与第二导热口相连的导热管。
使用时,将反应物置于容器内,化学反应开始后产热过后热量随着气体顺着导热管流动,所产生的热量先流经自身反应容器的内部,既可维持容器内部的反应温度,又可防止反应产生的热气快速冷却,然后可用连接管将反应容器的第二导热接口与另一个反应容器的第二导热接口相连将热气导入其内部,对反应物和环境进行预热,既能将反应产生的能量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当反应容器为第一个反应容器时,可关闭位于上盖的第二导热口上的阀门,避免热量的流失。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一端与器身活动铰接,方便于整个反应容器的使用,不用将整个上盖取下再放入反应物,使操作简便。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把手,方便于上盖的打开,同时可避免热量泄漏导致外壁过热而烫伤使用者。
优选地,所述上盖内的导热管与所述器身内部的导热管直接通过软管活动链接,在上盖打开的时候,软管可活动,可避免上盖不能打开或者容器内部的导热管损坏。
优选地,所述导热管均未与所述内壁和外壁接触,以避免在加热时候,导热管吸收为反应条件提供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隔热层,能维持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同时防止热量损失,还能避免热量大量的传导到外壁上而导致外壁过热而烫伤人。
优选地,所述器身的外壁上设有电子温度计,主要用于监测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以便于在必要时候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将多个同样的反应容器一一连接,让产生的热量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隔热填充与内壁和外壁之间,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同时可避免热量使外壁过热而烫伤使用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东汽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阳市东汽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2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