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的建筑预制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1973.4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2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季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芯电物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建筑 预制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D的建筑预制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正在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商业交易和物流管理。考虑到预制行业的关联性,复杂管理数据的处理需要考虑到信息移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开发的便携性和易于处理性。
预制行业具有与传统的制造工业和预制行业协同的特点,然而仍然需要生产线和工程地点。近年来,传统的制造工业已经使用条形码系统去管理已完成产品,但是条形码系统的使用在某些问题上并不方便:首先,在潮湿或者肮脏的环境下通常难以修复足尖上的条形码或者读取条形码上的数字。其次,在获取所需的信息前人们必须找到条形码上的数字的相应的含义,这个手工记录数字和找到相关含义的过程很可能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送使数据交换更加便利并排除了工厂和办公室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分隔的存在,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而且还增加预制行业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效率,便于获得准确的和及时的管理信息的管理的一种基于RFID的建筑预制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建筑预制识别装置,包括装置本体、RFID电子标签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外壳,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上方设有触控显示器,所述触控显示器的上边缘中间设有信号指示灯,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下方设有功能区,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设有电源孔,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内置电路板,装置本体通过无线信号与RFID电子标签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本体上设有标签薄膜,所述标签薄膜上设有芯片,所述芯片上设有信号芯片,所述信号芯片的一端设有传送器,所述信号芯片的另一端设有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内置电路板上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端与主控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一侧设有按键控制模块,所述按键控制模块的另一侧设有存储模块、GPRS模块、地址输出电路,所述单片机的右端设有显示模块、反馈电路、RFID收发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反馈电路、RFID收发模块相互并联。
优选的,所述RFID收发模块上设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3.6V电压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晶体振荡器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振荡器的另一点与6V电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无线传送使数据交换更加便利并排除了工厂和办公室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分隔的存在,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而且还增加预制行业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效率,便于获得准确的和及时的管理信息的管理;
(2)装置本体跟踪与预制件、贮存库存和运输管理的质量监控有关的信息将会使组件储备管理基于一个时间点的基础和在广泛水平上的全面管理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RFID电子标签本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电路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RFID收发模块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芯电物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通芯电物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1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测轻质油的溶剂力
- 下一篇:一种壁挂折叠式柜面发卡网点信息采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