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和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8034.9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3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炜;谢利昌;吕浩福;廖熠;雷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9/12;F04C2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该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1)、第二气缸(2)和切换机构,第一气缸(1)的容积大于第二气缸(2)的容积,压缩机具有第一气缸(1)作为一级气缸且第二气缸(2)作为二级气缸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气缸(2)作为一级气缸且第一气缸(1)作为二级气缸的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使压缩机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能够根据工况调整压缩机的气缸工作状态,提高压缩机工作能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双级增焓压缩机,一般其作为一级气缸的下气缸容积大于作为二级气缸的上气缸容积,压缩顺序为先下气缸吸气压缩,排入中间腔内,来自系统中间压力的气体冷媒补气到中间腔内,然后再一起被上气缸吸入气缸,完成压缩。随着环境温度下降,制冷剂的比容增大,压缩机的单位吸气量减少,造成压缩机的制热能力大幅下降。为了改善此问题,广泛采用双级增焓压缩机来提高低温环境下空调制热能力及能效。但目前双级增焓压缩机高低压容积比固定设计,对季节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会大大降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上述压缩机在超低温制热和超高温制冷时效果明显,双级增焓压缩机在低蒸发温度或高压缩比工况下有明显优势,但是用于普通夏季中温制冷时或非超低温制热等不恶劣的工况时,由于压比并不大,采用两级压缩,背压腔容积增大,导致泵体效率降低。另外,由于一级气缸比二级气缸大很多,导致了中间补气腔压力较大,不利于补气,对能效提升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能够根据工况调整压缩机的气缸工作状态,提高压缩机工作能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切换机构,第一气缸的容积大于第二气缸的容积,压缩机具有第一气缸作为一级气缸且第二气缸作为二级气缸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气缸作为一级气缸且第一气缸作为二级气缸的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机构用于使压缩机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压缩机包括第一中间腔和第二中间腔,第一中间腔连接有第一补气管,第二中间腔连接有第二补气管,压缩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冷媒经第一气缸的工作腔压缩后进入第一中间腔并与补气混合,之后进入第二气缸压缩,然后经第二中间腔排出;压缩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冷媒经第二气缸的工作腔压缩后进入第二中间腔并与补气混合,之后进入第一气缸压缩,然后经第一中间腔排出。
优选地,压缩机还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下法兰,第一气缸位于第二气缸下方,上隔板和下隔板按上下顺序设置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下法兰设置在第一气缸下方,第一中间腔位于下法兰上,第二中间腔位于上隔板上。
优选地,压缩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1,第二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2,第二中间腔的补气量为M,冷媒密度为ρ,其中M≥(V1-V2)ρ。
优选地,切换机构包括多个调节管和调节阀,调节管和调节阀相互配合,使压缩机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调节管包括第一吸气管、第二吸气管、第一补气管、第二补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吸气管连接至第一气缸的工作腔,第二吸气管连接至第二气缸的工作腔,第一排气管连接至第一中间腔,第二排气管连接至第二中间腔,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缸的工作腔,第二端连接至第一中间腔,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气缸的工作腔,第二端连接至第二中间腔,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其中之一可选择地连通,第一补气管和第二补气管其中之一可选择地连通,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其中之一可选择地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之一可选择地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8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弧点火枪
- 下一篇:一种快速返工光伏组件电池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