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值守式铁路道口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5544.0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5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鑫;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鑫 |
主分类号: | B61L29/00 | 分类号: | B61L29/00;B61L2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齐大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值守 铁路 道口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值守式铁路道口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道口应当设置道口信号机、警示标志或者安全防护设施,现有的道口报警装置普遍采用的还是50年代发明的功能较单一的报警器,传感器也多数是由声音震动和磁扩散型。这两种传感器都固定在钢轨或枕木上,它克服不了人为碰撞损坏和丢失的致命弱点,而国铁采用的轨道开关式传感器又不适用冶金企业的环境和铁路条件,报警器功能单一,功率较小,满足不了地方铁路作业复杂安全生产的需要。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发明了采用光电技术实现移动检测的新型报警装置,具有寿命长,易控制,通用性强的优点。但是缺点也是显著存在的,例如信号传递仍采用有线方式,增加了线缆的铺设难度和成本,例如平板货车和客车由于高度不同导致需要设置不同高度的光电开关方能适应实际检测需要,造成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值守式铁路道口报警装置,具有通用性强,自动报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值守式铁路道口报警装置,包括:主控制器,旋转警灯,光伏发电板、充电电池、红外光电开关,喇叭,副控制器,升降装置,以及噪声传感器;
副控制器与主控制器建立无线连接,充电电池、红外光电开关、升降装置和噪声传感器分别与副控制器电联接,光伏发电板与充电电池电联接,喇叭和旋转警灯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联接,红外光电开关安装于升降装置上。
作为优选方案,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台,一对上连杆,一对下连杆,丝杠,一对连接块,底座和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与副控制器电联接,红外光电开关安装于升降台上,上连杆的上端与升降台铰接,其下端分别与一个连接块的上端铰接,连接块的下端与相应下连杆的上端铰接,下连杆与底座铰接,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丝杠,丝杠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红外光电开关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由一个升降装置驱动实现同步升降,并且分别与副控制器电联接。
作为优选方案,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均包括无线模块和MCU。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无线连接,可以大大延长主副控制器的设置距离,实现大距离报警的需要,同时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取代线缆远距离供电的方式降低布置难度和运行成本。
2、采用噪声传感器进行过路车声音检测从而判断列车通过情况,然后启动升降装置实现竖直方向的连续检测,既能够低位检测平板货车也可以高位检测客车的通过情况。
3、能够完成各种功能转换的主控制器:它可以提供各种电源和输出大功率音频语言信号和三种标准警报声和灯光信号,做到声光并举,并能用逻辑电路来实现特殊场地报警要求。
4、采用5-100W高音喇叭和专用警号可以适应噪声较大的冶金企业现场。
5、采用旋转警灯,信号显示明显,并可以带动铁路标准信号灯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副控制器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道口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台;2升降装置;2.1升降台;2.2上连杆;2.3连接块;2.4下连杆;2.5丝杠;2.6驱动电机;3螺栓;4红外线接收器;5红外线发射器;6光伏发电板;7主控制器;8喇叭;9旋转警灯;10铁轨;11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无人值守式铁路道口报警装置,包括:主控制器7,旋转警灯9,光伏发电板6、充电电池、红外光电开关,喇叭8,副控制器,升降装置2,以及噪声传感器。
副控制器与主控制器7建立无线连接,充电电池、红外光电开关、升降装置2和噪声传感器分别与副控制器电联接,光伏发电板6与充电电池电联接,喇叭8和旋转警灯9分别与主控制器7电联接,红外光电开关安装于升降装置2上。
作为优选方案,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台2.1,一对上连杆2.2,一对下连杆2.4,丝杠2.5,一对连接块2.3,底座和驱动电机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鑫,未经马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5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