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3302.8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8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田森林;赵群;赵姚云川;张月超;张彪军;宋玉新;李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2;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张玉;谢乔良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收集装置 烟雾吸收装置 烟雾 本实用新型 导管末端 过滤装置 收集罩 导管 开口 真空泵连接 导管连通 有效实现 真空泵 连通 采集 储存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所述的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罩、烟雾吸收装置、收集装置、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过滤装置,所述的收集罩连接第一阀门并通过导管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中,所述的真空泵连接第三阀门并通过导管也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中,且第一阀门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的底部,第三阀门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烟雾吸收装置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收集装置连接第二阀门并通过导管与开口相连,所述的收集装置与第二阀门之间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有效实现对烟雾中的所有组分进行分离采集和储存,满足了对于烟雾后续研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烟雾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具有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危害范围大等特点,如常见的火灾烟雾、烹饪烟雾、烧烤烟雾、香烟烟雾,光化学烟雾等,一直以来都是环境问题关注的热点。烟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及有害气体是其产生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以烹饪烟雾为例,我国有高温烹调的习惯,烹饪方法多为煎炒溜炸,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气体(CO,SO2, NOX,PAH等),基因毒性分析表明烹饪油烟具有致突变性与含有数种人类致癌物。收集和分析烟雾中的化学组分成为评价烟雾健康危害的关键步骤。现有的烟雾分析装置可对各类烟雾中的气体进行组分和含量的在线监测,但不能对所有组分进行有效的分离采集和储存,无法满足后续研究的需求。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罩、烟雾吸收装置、收集装置、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过滤装置,所述的收集罩连接第一阀门并通过导管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中,所述的真空泵连接第三阀门并通过导管也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中,且第一阀门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的底部,第三阀门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烟雾吸收装置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收集装置连接第二阀门并通过导管与开口相连,所述的收集装置与第二阀门之间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有效实现了对烟雾中的所有组分进行分离采集和储存,满足了对于烟雾后续研究的需求,而且装置简单,体积灵活,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同时对烟雾中的水溶性组分进行收集、对烟雾中的颗粒物进行收集、对烟雾中的不溶于水的气体进行收集,有效实现了分离和收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罩、2-烟雾吸收装置、3-收集装置、4-真空泵、5-烟雾排出装置、6-搅拌装置、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烟雾分离与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罩1、烟雾吸收装置2、收集装置3、真空泵4、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过滤装置10,所述的收集罩1连接第一阀门7并通过导管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2中,所述的真空泵4连接第三阀门9并通过导管也连通至烟雾吸收装置2中,且第一阀门7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2的底部,第三阀门9所连接的导管末端靠近烟雾吸收装置2的顶部,所述的烟雾吸收装置2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收集装置3连接第二阀门8并通过导管与开口相连,所述的收集装置3与第二阀门8之间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3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基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酸丙烯酯溶液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