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0669.4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9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杨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行 自助 终端 服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尤其是涉及银行数据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银行业界支持在自助终端ATM取款有两种模式:1.使用实物银行卡插卡到ATM进行取款;2.利用客户别名(如手机号或卡号)、客户预留的预约码和银行的随机密码在ATM进行无卡取现。使用第一种模式银行卡和银行卡密码进行ATM取款是目前最常用的取款方式,客户必须持卡和知道卡密码才能进行取款,在没有实物银行卡情况下无法进行取现,而且也不方便将卡给予他人进行临时或异地取现。第二种模式提供便利的无卡取现功能,但这种模式需要客户取现时在ATM上手工输入客户卡号(或对应卡号的别名)、客户预留的预约码、银行的随机密码等才能进行取款,手工输入的内容较多,客户很容易输入错误,同时银行通过发送随机密码短信的方式给客户,短信内容容易被人偷窥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时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并且有效防止假冒的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银行自助装置和用户端,银行服务器与银行自助装置相连接,银行自助装置与用户端相连接,银行自助装置包括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通信接口和输入装置,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与通信接口相连接,通信接口与输入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为二维码扫描装置或声波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银行服务器包括银行后台处理服务器、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银行后台处理服务器与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相连接,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与通信接口相连接,将认证介质信息和认证信息通过数据通信接口发送到银行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银行自助装置与用户端相连接,用户端为智能手机或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设置有信息采集输入端和信息输出端,有利于采集用户端的认证信息传输到通信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信接口设置有连接端,有利于信息数据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端设置有两个以上,能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端、信息采集输入端、信息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为RJ-45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扫描二维码或采集声波的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有效解决目前取款过程必须使用实物卡或其它繁琐信息输入的问题,保障整个无卡取现过程安全便捷,通过二维码图片或声波文件保存预约取款的信息,在目前普通支持取款的自助终端(ATM)中增加认证数据获取模块,通过扫描客户提供的二维码信息或接收声波信息,获取并解析取款要素,完成整个取款过程,还可以通过文件发送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可以方便解决异地他人无法取现的问题,配合智能手机的信息接收,达到了准确率高、使用方便、有效防止假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的部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银行自助终端服务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银行自助装置和用户端,银行服务器包括银行后台处理服务器、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银行后台处理服务器与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相连接,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银行自助装置包括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通信接口和输入装置,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为二维码扫描装置或声波采集装置,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与通信接口相连接,认证介质信息采集装置设置有信息采集输入端和信息输出端,有利于采集用户端的认证信息传输到通信接口,通信接口与输入装置相连接,通信接口设置有连接端,有利于信息数据的传输,连接端设置有两个以上,能同时连接多个设备,银行智能终端服务器与通信接口相连接,将认证介质信息和认证信息通过数据通信接口发送到银行服务器,银行自助装置与用户端相连接,用户端为智能手机或电脑,连接端、信息采集输入端、信息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为RJ-45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06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分子多肽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利拉洛肽的固液相相结合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