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门的应急开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9500.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增;王建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菱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轿门 应急 开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门的应急开门装置,包括轿门挂板、锁钩、锁座,还包括设置在轿门挂板上且用于带动锁钩脱离锁座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一端用于连接锁钩且另一端伸入在轿厢内的拉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当层门门刀无法带动锁钩本体转动,从而导致锁钩与锁座之间无法脱离时,被困在轿厢内的人即可手动拉动拉绳,此时拉绳的另一端即可带动锁钩与锁座脱离,随后操作人员再手动扒开轿门,轿门即可打开,被困在轿厢内的人即可脱离轿厢,最终即可实现方便电梯内的人员手动打开轿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门的应急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升降运输设备。
目前,公布号为CN106081818A,公布号为2016年11月9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锁钩机构、锁座机构以及层门门刀,锁钩机构用于安装在轿门挂板上,锁座机构用于安装在开门机导轨架上,锁座机构用于与锁钩机构互锁配合,层门门刀用于安装在层门挂板上,层门门刀用于与锁钩机构配合,使锁钩机构位于开锁状态或关锁状态。
该种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利用转动连接在轿门挂板上的锁钩底板上的锁钩本体,且利用安装在开门机导轨架上的锁座机构,通过锁钩本体与锁座机构相互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开锁和关锁的状态;当锁钩本体上的碰撞轮抵触在层门门刀上后,碰撞轮即可在层门门刀的作用下驱动锁钩本体转动,最终使得锁钩本体与锁座机构脱离,从而实现开锁;但是当锁钩本体上的碰撞轮由于安装不稳发生脱落时,层门门刀就有可能无法通过碰撞轮带动锁钩本体转动,此时锁钩本体无法从锁座机构上脱离,故轿门将不能被打开,电梯内的人员就被困在轿厢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门的应急开门装置,能够方便电梯内的人员手动打开轿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轿门的应急开门装置,包括轿门挂板、一端转动连接在轿门挂板上的锁钩、固定在开门机导轨架上且用于与锁钩配合使用的锁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门挂板上且用于带动所述锁钩脱离所述锁座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锁钩且另一端伸入在轿厢内的拉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层门门刀无法带动锁钩本体转动,从而导致锁钩与锁座之间无法脱离时,被困在轿厢内的人即可手动拉动拉绳,此时拉绳的另一端即可带动锁钩与锁座脱离,随后操作人员再手动扒开轿门,轿门即可打开,被困在轿厢内的人即可脱离轿厢,最终即可实现方便电梯内的人员手动打开轿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轿门挂板上且位于所述锁钩上方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且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拉绳的转动臂、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拉绳的一端上且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锁钩上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人们拉动拉绳时,拉绳即可带动转动臂绕着转轴发生转动,随后转动臂即可带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带动锁钩向上转动,最终即可使得锁钩与锁座之间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锁钩靠近所述锁座的一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杠杆定理: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由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锁钩靠近锁座的一端上,此时阻力臂的长度即为锁钩的长度,故此时阻力臂的长度比较长,相应的阻力就会比较小,故此时人们只需要施加比较小的动力即可实现对锁钩的拉动,最终即可使得人们拉动拉绳时比较轻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臂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拉绳之间的所述转动臂长度大于所述轴孔与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所述转动臂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菱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江菱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9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