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8022.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1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巍;李文进;芦旭飞;宋哲华;陶正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环新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 11509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湖渠***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渗滤 处理 系统 | ||
一种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原水罐、石英砂过滤器、芯式过滤器、DTRO装置、卷式RO装置和压电陶粒催化氧化脱氮净化罐;所述原水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石英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石英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芯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芯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DTRO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DTRO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卷式RO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卷式RO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压电陶粒催化氧化脱氮净化罐的进水口连通。本系统可根据渗滤液的进水水质情况及出水水质要求,调节膜系统的串并联运行方式,系统操作简单,维护保养要求低,达到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能力和处理成本的最优化,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系统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处理中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尤其涉及耦合压电陶粒催化氧化脱氮技术的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垃圾渗滤液具有COD和BOD
现有的渗滤液处理工艺一般为“厌氧+缺氧/好氧(A/O)+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主要依靠A/O段及RO段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其中A/O段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可去除渗滤液中98%的氨氮,RO段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可去除50%左右的氨氮。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工作力度逐渐加大,北京市环保局要求北京各污水排放单位于2015年12月31日后全部实行新的《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根据该标准,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排地表IV、V类水体时,出水氨氮浓度需≤1.5mg/L,对现有处理工艺,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000-3000mg/L时,达到出水氨氮要求,处理难度巨大。且随填埋时间的增加,垃圾渗滤液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COD浓度下降,氨氮浓度升高,渗滤液可生化性下降,MBR处理效果变差,氨氮处理难度越来越高。
现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主要以固定式构、建筑物为主,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对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差,投资费用高,雨季渗滤液应急处理压力大。
目前,亟待开发一种针对雨季渗滤液应急处理的可移动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处理不同来源、不同进水水质的渗滤液,达到处理能力和处理成本最优化,且能对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保证出水氨氮达到北京市新地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原水罐、石英砂过滤器、芯式过滤器、DTRO装置、卷式RO装置和压电陶粒催化氧化脱氮净化罐;所述原水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石英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石英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芯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芯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DTRO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DTRO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卷式RO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卷式RO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压电陶粒催化氧化脱氮净化罐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DTRO装置包括一级DTRO系统和二级DTRO系统,所述芯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一级DTRO系统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二级DTRO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卷式RO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二级DTRO系统的进水口与芯式过滤器与所述一级DTRO系统之间的管道连通,所述二级DTRO系统与所述芯式过滤器与所述一级DTRO系统之间的管道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所一级DTRO系统与所述二级DTRO系统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所二级DTRO系统与所述卷式RO装置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环新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环新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8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