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乳癌手术服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7531.9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1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癌 手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乳癌手术的医护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癌手术服。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衣,上衣处设置观察孔,观察孔处布置搭布,所述搭布的上沿固接于上衣肩部处,搭布下沿由上而下延伸以便遮蔽上述观察孔;搭布的下沿处固接有紧束带;位于相应侧搭布下沿处的紧束带穿过上衣同侧腋下并沿上衣背面延伸,并由上衣的另一侧腰侧绕回至上衣正面处;两根紧束带的带端在上衣正面处彼此系紧或构成魔术贴式的粘贴配合。本实用新型具备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其在确保对创口的加压止血固定的同时,可针对性的实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口的监控及随时观察目的,进而有效确保乳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乳癌手术的医护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癌手术服。
背景技术
乳癌根治术是针对乳癌患者采取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也是乳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根治术的范围包括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乳癌手术创面大,渗液多,普遍的做法是通过棉垫以及绷带或是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但存在压力不易控制的缺点。一方面,实验数据显示,加压包扎压力以1.3-2.0千帕为宜,相当于10-15毫米汞柱,尤其压力不可过大。如果局部压力>3.32千帕,可使局部组织回流受阻,血运障碍,导致皮瓣坏死。另一方面,通过棉垫以及绷带或是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导致术后伤口被完全遮蔽,医生如想进行术后伤口观察时,就必须整体拆除棉垫或绷带,存在极大的使用不便性。此外的,传统的加加压包扎,使用前需先用纱布团填充术区,后以人工施加压力包扎胸带。受不同术式和患者胸廓外形存在差别的影响,术区表面呈多种不规则外形,需有多年工作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医师进行操作才能对术区提供较均匀的压力,且施加多大的压力全凭操作者的感觉,受其主观因素影响大。一旦绷带加压区域存在偏差,未被加压的术后创口及周围部分就会存在皮下积血、感染乃至皮瓣和胸壁无法衔接愈合等状况,从而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在术后使用胸带对创面进行加压包扎的同时,对于伤口处的引流操作必不可少。目前如上述的传统结构仅设计引流管的引出口,而对管体及用于容纳引流积液的引流球均无相应固定结构,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从而给现场医护操作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乳癌手术服,其具备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其在确保对创口的加压止血固定的同时,可针对性的实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口的监控及随时观察目的,进而有效确保乳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癌手术服,包括穿着于患者上身处的上衣,其特征在于:上衣处设置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两个且分别布置于上衣两肩部处,所述观察孔由上衣一侧肩部向下延伸至上衣同侧胸部以及同侧腋窝处;观察孔处布置搭布,所述搭布的上沿固接于上衣肩部处,搭布下沿由上而下延伸以便遮蔽上述观察孔;搭布的下沿处固接有紧束带;位于相应侧搭布下沿处的紧束带穿过上衣同侧腋下并沿上衣背面延伸,并由上衣的另一侧腰侧绕回至上衣正面处;两根紧束带的带端在上衣正面处彼此系紧或构成魔术贴式的粘贴配合。
搭布的朝向患者皮肤的一面布置有可充放气的气囊,各条气囊均为长条状且气囊长度方向沿搭布受紧束带的拉力方向延伸布置;各条气囊彼此并行布置以构成用于向手术创口处均匀施力的施力面。
每条气囊均为沿该气囊延伸方向依次衔接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子气囊构成。
所述观察孔下方贯穿上衣衣面而开设有供引流管穿出的引流孔;环绕引流孔一圈而设置有松紧带,以使得引流孔形成可径向收缩的扩缩孔结构;引流孔下方设置供引流袋或引流球放置的口袋,口袋的袋口处同样设置上述松紧带从而形成扩缩口结构。
所述口袋的袋口上方处设置用于固定引流管管体的固定贴,所述固定贴一端铰接于上衣衣面处,另一端水平延伸且固定贴的延伸端与上衣衣面间构成魔术贴式的固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75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倒塌试验装置
- 下一篇: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