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3829.2 | 申请日: | 2017-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8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柳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雅婷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4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压机 回程缸 支撑杆 工作板 壳体 本实用新型 回程机构 弹簧 滑槽 滑杆 底板 挡板 便于拆卸 顶部设置 传动板 传动杆 固定板 导套 拉杆 拉簧 省时 推板 省力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程缸,所述回程缸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位于支撑杆的底部与回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工作板、回程缸、支撑杆、固定板、底板、第一滑槽、第一滑杆、拉簧、拉杆、把手、挡板、第一弹簧、凹槽、壳体、传动杆、第二滑槽、第二滑杆、传动板、第二弹簧和推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需要对工作导套进行更换,导致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拆卸的问题,达到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水压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
背景技术
水压机是一种利用油水平衡控制对钢管进行静水压试验的机器,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钢管传送装置、水路系统、油路系统和控制系统,钢管传送装置负责钢管的进出传送,水路系统负责钢管进行静水压试验时向钢管里充水打压,油路系统负责钢管静水压试验时控制封头实现管端油水压力平衡,控制系统负责整个设备的自动运行控制和试验数据的自动保存和历史数据的管理。
水压机在生产设备中广泛运用,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水压机需要对工作缸导套进行更换,导致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拆卸的问题,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水压机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具备便于拆卸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水压机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拆卸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便于拆卸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回程缸,所述回程缸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位于支撑杆的底部与回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支撑杆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杆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与第二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部依次贯穿支撑杆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腔,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传动杆的顶部接触,所述壳体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滑杆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所述拉杆的右侧延伸至凹槽的内腔,所述传动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与支撑杆内壁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开设有与传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口,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与传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口。
优选的,两个所述传动板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两个传动板关于固定板呈中心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压机的回程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工作板、回程缸、支撑杆、固定板、底板、第一滑槽、第一滑杆、拉簧、拉杆、把手、挡板、第一弹簧、凹槽、壳体、传动杆、第二滑槽、第二滑杆、传动板、第二弹簧和推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需要对工作导套进行更换,导致现有的水压机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拆卸的问题,达到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水压机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雅婷,未经柳雅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3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材料冷热循环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火材料试验用无配重自动加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