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板及具有该冷却板的输送带硫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0400.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3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普诺米斯工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35/16;B29L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口 冷却板 输送带 框体 冷却管道 进水口 热硫化 硫化装置 生产效率 体内 本实用新型 输送带接头 冷却管路 依次连接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板及具有该冷却板的输送带硫化装置,该冷却板包括框体和设于所述框体内的冷却管道,所述框体呈长方形,所述冷却管道的各管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同一平面内;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框体的一端,所述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设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该冷却板内设有管道依次连接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通过冷却管路的设计,使得在输送带热硫化之后能够通过本冷却板对热硫化接头实现均匀的冷却,能够有效提高输送带热硫化接头的生产效率、提高输送带接头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接驳,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板及具有该冷却板的输送带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又叫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在输送带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直线型输送带首尾连接成环形。一般输送带接头常用方法有机械接头、冷粘接接头、热硫化接头等。
输送带热硫化接头法是将制作好的接头经打磨、清洗、干燥后涂胶浆,将接头合拢、固定,然后用加热装置的夹板夹紧,施加压力,加温至140℃左右,保持45分钟左右,停止加热,让其自然降温到常温。
实践证明,输送带热硫化接头法是最理想的一种接头方法,能够保证高的接头效率,同时也非常稳定,接头寿命也很长,容易掌握。但是存在工艺麻烦、费用高、接头时间长等缺点。其中,在对输送带热硫化处理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冷却时,如果等待输送带热硫化接驳装置自然冷却,则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且输送带接头的各处冷却的均匀性难以把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板及具有该冷却板的输送带硫化装置,便于输送带热硫化接头的均匀冷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却板,包括框体和设于所述框体内的冷却管道,所述框体呈长方形,所述冷却管道的各管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同一平面内;
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框体的一端,所述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设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
所述冷却管道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在所述框体端部中央向两侧延伸并沿着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呈连续的“S”形向所述框体的中间部延伸,所述第一支流道延伸至所述框体的中部后朝所述框体的进水口所在端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支流道延伸至所述框体的中部后朝所述框体的进水口所在端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冷却管道还包括连接所述进水口至所述框体另一端的中间流道,所述中间流道的末端在所述框体的中部向两边分支为第三支流道和第四支流道,所述第三支流道和第四支流道沿着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流道相反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框体的中部,并呈连续的“S”形沿着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朝所述中间流道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三支流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支流道的末端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流道延伸至所述框体的中部后朝所述框体的进水口所在端呈连续的“S”形延伸;
所述第二支流道延伸至所述框体的中部后朝所述框体的进水口所在端呈连续的“S”形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流道设于所述框体的中心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上在所述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所在端还设有第五出水口、第六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普诺米斯工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普诺米斯工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0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