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6416.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3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史新清;甘峰;李虎;苑秋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0 | 分类号: | H01R4/60;H01R13/629;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刘伟,黄志兴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电缆夹。
背景技术
家电设备中通常设置有较多的电缆等线路,为了保护线路,通常利用线夹等进行固定,此时电缆需要与线夹中的线槽过盈配合,容易损伤电缆皮。而且操作复杂,首先需要将电缆放入线槽并扣合安装,再将线夹插接到相应位置上。
另外,还有一种全包线夹,该线夹直接成型在电缆上,但是当线夹受力时,线夹容易松脱,而无法可靠地保证线路的可靠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线夹安装复杂,固定不可靠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夹,该电缆夹安装简单,固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夹,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夹包括:电缆,所述电缆具有导线体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线体部上的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电缆安装部,所述电缆安装部具有轴向固定部和用于将所述电缆设置到预定位置中的配合部,其中,所述轴向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或所述第二绝缘部接触的轴向固定面,该轴向固定面与所述导线体部的轴向方向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分别覆盖在所述导线体部,两者之间形成有沿所述导线体部的轴向方向的间隙以容纳所述轴向固定部,所述轴向固定部与所述间隙接触的两侧面为所述轴向固定面。
优选地,所述间隙为0.5-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均为所述电缆的绝缘层,所述间隙为1mm。
优选地,所述轴向固定部与所述导线体部的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中的一者覆盖在所述导线体部上,另一者为沿所述导线体部的周向向外的凸部,所述轴向固定部包覆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凸部与所述轴向固定部接触的两侧面为轴向固定面。
优选地,所述轴向固定面垂直于所述导线体部的轴向方向。
优选地,所述电缆为多根,所述电缆安装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固定在所述多根电缆上,所述电缆安装部为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至少一组用于与所述预定位置形成配合的设置端,该设置端包括轴向限位面、导向面和抵接底面。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形成在所述轴向固定部下方,且包括:在所述电缆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设置端和第二设置端,所述第一设置端和第二设置端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沿所述电缆轴向方向设置的侧向凸部,该侧向凸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间隙的两侧,所述电缆安装部还包括设置所述轴向固定部两侧的卡止爪,和设置在所述轴向固定部上方的按压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向固定部的轴向固定面能够可靠地限制电缆安装部相对于电缆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固定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无需进行电缆夹和电缆之间的设置,安装时仅需将配合部插接到相应的预定位置即可,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缆 2电缆安装部
10导线体部20第一绝缘部
30第二绝缘部40轴向固定部
41轴向固定面
50配合部51轴向限位面
52导向面53抵接底面
54卡止爪55侧向凸部
56按压部57第一设置端
58第二设置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夹,该电缆夹包括电缆1和电缆安装部2。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缆1是用以输电、磁能、信息等的线材,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绿原酸生物利用度的绿原酸酰化物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