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型铜杆加工冷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1898.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勇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B21B13/02;B21B31/02;B21C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54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型 加工 冷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型铜杆加工冷轧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杆生产基本概述铜线杆是生产电线电缆,漆包线,电子线等铜线材的必需坯料,而铜线材是电子,电气及通讯等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因铜及铜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及加工塑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等领域。随着世界电子电信高速稳定的发展,电线电缆,漆包线及电子线等行业对铜线材的需求也高速的增长,因而带动其上游产品铜线杆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世界铜线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线材生产与消费总体上保持平衡,线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线材消费大国,线材的主要消费市场均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铜线材消费均居世界前列,目前世界上线材消费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铜线材的消费量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为253 ×104t,88×104t和63×104t。世界电子工业,电气工业和通讯工业的发展巨大地拉动着铜加工工业的发展,目前世界铜产量的60%用于导体的生产.铜导体虽受到铝线和光纤的冲击,但在许多领域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如低压电线, 地下电缆,设备,仪表和电机等还在大量的使用铜线),并还在不断地扩展新的应用领域,至今铜导体的用量有增无减,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国际市场需要各种漆包线150×194t,其中日本40×104t,美国60×104t,年需种低压电缆约3000万公里,电话线市场需求量大于1300万对公里,CATV电缆大于140万公里.由此可见,在国际市场上,铜线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线型铜杆在冷轧的过程中收线很重要,若不能完全收线则会占用空间,而且收取不便降低产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型铜杆加工冷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型铜杆加工冷轧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左侧表面开设有进杆口,所述机壳的右侧表面开设有出杆口,所述进杆口的外侧壁插接有铜杆,所述铜杆的右端贯穿出杆口,且铜杆的右端缠绕有收线装置,所述铜杆外侧壁从左至右依次紧密贴合有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且第一轧辊与第三轧辊均上下固定连接在铜杆外侧壁,所述第二轧辊与第四轧辊均前后固定连接在铜杆外侧壁,所述机壳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且第一电机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轧辊,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轧辊,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三轧辊,所述第四电机通过导线电连接第四轧辊;
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卡接有转筒,且转筒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所述转筒的内腔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支座,且两个支座均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支座的顶端插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侧壁缠绕有捆线。
优选的,所述转筒包括外筒和内筒,且外筒卡接底座,所述外筒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槽件。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两端滑动安装有滑动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轧辊与第三轧辊的转轴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轧辊与第四轧辊的转轴均与水平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进杆口的直径大于出杆口。
优选的,所述滑动片有两个,且滑动片关于底座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进杆口,在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这时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工作,对铜杆进行冷轧,两两不同方向的冷轧可以对铜杆的冷轧效果更好,更完善,再将冷轧过后的铜杆从出杆口送出,这时收线装置便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转筒上的内筒转动,内筒带动外筒转动,进而进行收线,而外筒底部的卡槽件与底座的卡槽通过滑动片进行卡接,进而方便拆卸和收取冷轧过后的铜杆,而支柱上的捆线将收卷好的铜杆进行捆绑,然后通过对简单的拆卸对铜杆进行收取,简单方便提高效率,减少空间占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主视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的底座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的底座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勇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勇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1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纹钢冷轧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热板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