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滴灌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8936.1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9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昭胜;杨朝军;杨学来;孙美红;杨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A01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22 | 代理人: | 梁明升 |
地址: | 247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滴灌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滴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滴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滴灌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组成。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施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干管,管路: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 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其压力,使它以点滴的方式滴入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亦可以浅埋保护。施肥罐:施肥罐是灌溉系统中过滤施肥必备产品,把肥料与水溶于罐中进行稀释,通过蛇皮管流经输水管道与水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进行灌溉。施肥罐型号分为:13L、25L、100L、150L不等。根据各轮灌区具体面积或作物株数(如果树)计算好当次施肥的数量。称好或量好每个轮灌区的肥料。用两根各配一个阀门的管子将旁通管与主管接通,为便于移动,每根管子上可配用快速接头。
现有的施肥罐,在使用过程中添加化肥次数频繁且较麻烦,浪费了使用者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固体肥料投入进去的话,有的时候溶解不够彻底,导致管道堵塞,白白浪费了维护时间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农业滴灌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滴灌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施肥罐,在使用过程中添加化肥次数频繁且较麻烦,浪费了使用者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固体肥料投入进去的话,有的时候溶解不够彻底,导致管道堵塞,白白浪费了维护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滴灌控制装置,包括施肥罐,所述施肥罐的底部设置有施肥罐底座,所述施肥罐的顶部设置有阀和流量计,所述阀和流量计的一侧设置有施肥阀,所述施肥阀远离阀和流量计的一侧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施肥罐的一侧设置有入液阀,所述入液阀远离施肥罐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内侧设置有螺旋搅拌杆,所述搅拌罐远离入液阀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搅拌罐的一侧设置有送料泵,所述送料泵的顶部设置有投料罐,所述投料罐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投料罐的内侧设置有自动称重器,所述自动称重器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放料板,所述自动放料板的内部设置有可封闭的圆孔,所述自动放料板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自动称重器与投料罐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动称重器通过焊接方式与自动放料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螺母与投料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杆与投料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投料罐和自动放料板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人工向施肥罐内进行加肥操作的频率,搅拌罐能最大化的使肥料量和水量进行溶解,使肥料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不会浪费水资源和化肥资源,节约了生产成本,在使用后,投料罐也能作为一个储存化肥的地方,不用每次需要施肥的时候都要从家里拿取化肥了,第一次搬运较多化肥,放进投料罐即可,伸缩支撑杆的设置会防止化肥不会压坏自动称重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放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施肥罐、2-阀和流量计、3-施肥阀、4-排液管、5-施肥罐底座、6-入液阀、7-搅拌罐、8-螺旋搅拌杆、9-输料管、10-送料泵、11-伸缩支撑杆、12-控制面板、13-投料罐、14-自动称重器、15-自动放料板、16-可封闭的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8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