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6271.0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彭敢;赫英歧;何玉林;赵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69/06 | 分类号: | A01D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无级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行走控制装置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联合收割机正朝着多功能、自动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当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行走速度是制约其生产率和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合理的速度前进时,联合收割机能全幅工作,达到额定喂入量,并保证收割质量,获得较高的生产率。行驶速度太快会使喂入量过大,造成清洁率下降、损失率上升,严重时造成脱粒滚筒堵塞;行驶速度过低会使喂入量过小,降低生产率。由此可见,对收割机的行走速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一般由操作人员根据作物的生长和田间情况凭经验改变速度来调整喂入量,难使收割机工作在一个效率比较高的状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割机的利用率,就要求收割机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发达国家对联合收割机速度自动控制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比较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逐渐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国,由于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缺少支持,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还比较少。
传统的联合收割机行驶速度靠测量驱动轮轴转速和驱动轮直径计算,但由于驱动轮与地面之间产生滑转以及驱动轮直径随负荷质量大小而变化等因素,所得速度与真实行驶速度有一定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装置,它更好的控制联合收割机的行走,从而根据谷物的喂入量更好的控制速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收割效果、更好的系统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发动机皮带轮1、无级变速皮带2、中间变速皮带轮3、叉架4、油缸活塞杆5、油缸6、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发动机皮带轮1连接在收割机发动机上,中间变速皮带轮3通过无极变速皮带2连接发动机皮带轮1,中间变速皮带轮3通过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连接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中间变速皮带轮3的中间设置有铰接点与叉架4的一端连接,叉架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叉架4的中部与油缸活塞杆5铰接,油缸活塞杆5设置在油缸6内。
所述的油缸6的缸座固定在固定支座上。
所述的中间变速皮带轮3为双轮结构,无级变速皮带2套接在变速皮带轮3的小轮上,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套接在变速皮带轮3的大轮上,中间变速皮带轮3的大小轮为同心结构。
所述的叉架4与中间变速皮带轮3的铰接点设置在中间变速皮带轮3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缸活塞杆5的伸缩,可使中间变速皮带轮3在发动机皮带轮1和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之间的位置改变,这就可以用改变皮带轮传动比的原理实现无级变速。当系统控制液压油缸上腔的油路打开时,活塞杆5拉动叉架4使中间变速皮带轮向下摆动,中间变速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轮的距离增大,但其与行走离合器的皮带轮的距离减小,所以行走离合器皮带轮的转速增高[3],使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加快;反之,当高压油进入油缸下腔时,活塞杆推动叉架使中间轮上摆,收割机行走速度变慢。
本实用新型能更好的控制联合收割机的行走,从而根据谷物的喂入量更好的控制速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收割效果、更好的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发动机皮带轮1、无级变速皮带2、中间变速皮带轮3、叉架4、油缸活塞杆5、油缸6、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发动机皮带轮1、无级变速皮带2、中间变速皮带轮3、叉架4、油缸活塞杆5、油缸6、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发动机皮带轮1连接在收割机发动机上,中间变速皮带轮3通过无极变速皮带2连接发动机皮带轮1,中间变速皮带轮3通过离合器皮带轮皮带7连接行走离合器皮带轮8,中间变速皮带轮3的中间设置有铰接点与叉架4的一端连接,叉架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叉架4的中部与油缸活塞杆5铰接,油缸活塞杆5设置在油缸6内。
所述的油缸6的缸座固定在固定支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6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