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航空防冲击振动屏蔽机箱的加强竖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4085.5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1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杜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泵类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王正楠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航空 冲击 振动 屏蔽 机箱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屏蔽机箱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航空防冲击振动屏蔽机箱的加强竖梁结构。
背景技术
机载电子设备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飞机发动机本身、飞机外部的气动扰流、飞机的飞行姿态以及起飞、着陆、滑行等因素的振动、冲击作用。如果设备自身的抗振动能力差,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因为上述振动、冲击作用而产生故障,从而影响整个飞机的性能。通常情况下,设备出现故障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某个频率点上发生共振,而使设备的振幅越来越大,最后超过设备的极限加速度而破坏。一种是振动、冲击加速度虽然未超过设备所承受的极限加速度,但由于长期振动,而使设备因疲劳而破坏。机箱作为电子设备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机辈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机箱必须要进行抗振动防冲击设计。机载电子设备工作的振动环境条件恶劣,而机箱是其主要载体,因此需要在结构上对机箱进行加固,同时采用隔震缓冲系统来提高其抗振动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机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的航空抗震屏蔽机箱中,其结构形式通常采用横梁、盖板以及侧板等部件构架而成,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实用,但稳定性相对较差,尤其是现有的机箱,通常是用侧板充当竖向受力件,利用横梁焊接或者铆接在侧板上,形成受力框架,虽然节约了材料,但由于航空飞行受气流扰动等冲击,箱体框架需要承受较大的加速度,而侧板的力学性能有限,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抗冲击作用,但由于振动和共振,侧板存在弯折、损坏和松脱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抗震屏蔽机箱采用侧板作为竖向受力件,冲击力较大时,侧板存在容易变形、折弯,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航空防冲击振动屏蔽机箱的加强竖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航空防冲击振动屏蔽机箱的加强竖梁结构,包括用于与横梁连接的X轴安装板、用于安装把手的Y轴安装板、以及用于强化X轴安装板和Y轴安装板的加强筋板,所述X轴安装板与Y轴安装板垂直连接,所述加强筋板分别与X轴安装板和Y轴安装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板呈L型,所述加强筋板、X轴安装板和Y轴安装板围合出中空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X轴安装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横梁的横梁安装孔组,所述横梁安装孔组中间还设置有铆接块安装槽。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Y轴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把手安装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安装前后挡板的折线型卡槽,所述折线型卡槽安装在加强筋板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竖梁结构由六系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加工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折线型卡槽的内侧还设置有一层橡胶保护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现有的机箱,通常是用侧板充当竖向受力件,利用横梁焊接或者铆接在侧板上,形成受力框架,虽然节约了材料,但由于航空飞行受气流扰动等冲击,箱体框架需要承受较大的加速度,而侧板的力学性能有限,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抗冲击作用,但由于振动和共振,侧板存在弯折、损坏和松脱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航空防冲击振动屏蔽机箱的加强竖梁结构,设计了呈T的加强竖梁结构,并进一步在加强竖梁结构的交接薄弱位置增设加强筋板,在箱体振动时,加强筋板能有效限制X轴安装板和Y轴安装板的振动幅度,使框架更加稳定;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竖梁结构能与封闭横梁相互配合,形成更加稳定的框架结构,提高了箱体的抗冲击性能。
2.箱体内部电子元器件众多,其产生的电磁干扰较多,而航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屏蔽掉这种不必要的干扰,而传统的箱体各部件之间多采用焊接或者铆接,尤其是在箱体转角缝隙处,由于振动和共振的作用,转角缝隙存在形变,电磁干扰容易冲这些缝隙处泄露,影响飞行安全;本实用新型将加强筋板设计成L型,并与X轴安装板和Y轴安装板围合出中空通道,在箱体转角处预留的中空通道能与箱体侧壁形成双层保险,即使箱体转角存在缝隙,中空通道的侧壁也能有效防止电磁干扰泄露,提高了设备的屏蔽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泵类应用技术研究所,未经成都泵类应用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4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电气控制箱
- 下一篇:侦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