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管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3683.0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2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明;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F24F11/89;B08B9/051;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管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具体是一种风管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通风风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管壁附着较多灰尘等颗粒杂质,新回风将灰尘带入过滤器,过滤器很快脏堵,导致用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频繁拆洗过滤器(频次:1-2个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除尘装置,使用户无需频繁拆洗过滤器,为用户节省较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大大延长过滤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管除尘装置,包括:
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的管壁两侧对称开有新、回风口,新、回风经过过滤器通往室内;
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连通连接,第二风管设有将排风通往室外的排风口;
一除尘滑芯,其具有位于除尘滑芯上部的除尘头,所述除尘头间隙配合连接在第一风管的内腔;一连接在所述除尘头底部的连接拉杆、以及一位于除尘滑芯底部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用于将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之间密封;
动力拉伸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除尘头从第一风管内上端移动至第一风管内底部,包括旋转驱动机构、运动导杆、联动杆以及固定导轨,其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和固定导轨均固定安装在第二风管内,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运动导杆的一端连接,运动导杆上设有开口槽,所述联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导轨上,另一端穿过运动导杆上的开口槽后与所述连接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一灰尘检测传感器,固定设置于第一风管内,用于检测第一风管内的空气灰尘值;
两只限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管内位于密封板的初始位置处和终点位置处;
控制器,所述灰尘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限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旋转驱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风管为圆形风管,所述除尘头为间隙配合连接在所述圆形风管内的环体、以及连接在环体上的支撑架,所述环体上与第一风管管壁接触的外圈设有软橡胶或毛刷,所述连接拉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拉杆和环体之间的加强筋。
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连接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管除尘装置,在第一风管内设置除尘用的除尘滑芯,在第二风管内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除尘滑芯从第一风管内上端移动至第一风管内底部,根据灰尘检测传感器的反馈,对第一风管管壁上的灰尘进行清除,这样一来,第一风管上的新、回风在通过过滤器进入室内时所携带的灰尘量会大大减少,用户无需频繁拆洗过滤器,为用户节省较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大大延长过滤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管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风管除尘装置立体图;
图5为风管除尘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6为风管除尘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风管除尘装置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管除尘装置电机旋转角速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管除尘装置终点位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风管;2为第二风管;3为连接拉杆;4为密封板;5为运动导轨;6为固定导轨;7为联动杆;8为电机;9为过滤器;10为灰尘检测传感器;11为限位传感器;α为电机转轴转动角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有的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除尘装置,主要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通过控制电机转轴转动,使得第一风管1内的灰尘被带入第二风管2内,进而吹出室外。
如图 1、图2 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风管除尘装置,包括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连接拉杆3,密封板4,运动导轨5,固定导轨6,联动杆7和电机8,所述第一风管1侧面开有新回风口,第二风管2开有排风口;所述密封板4初始位置时,紧贴第一风管1底部,隔绝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3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式恒温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