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及应用该约束支架的血管扩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2302.7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0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君;季培红;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巴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1 | 分类号: | A61F2/91;A61M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囊导管 约束支架 非植入式 膨胀形态 强度约束 支架 血管扩张 主体部 血管 本实用新型 发生概率 管状结构 治疗效果 最大膨胀 固定部 固定连 囊导管 并发症 包覆 置入 接球 收缩 应用 损伤 膨胀 压缩 | ||
一种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包括呈管状结构的用于包覆在球囊导管外的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用于固定连接球囊导管的固定部,所述约束支架用于跟随球囊导管膨胀或收缩并抑制球囊导管的最大膨胀体积;一种应用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的血管扩张装置,包括球囊导管,还包括前述的约束支架,所述球囊导管与所述约束支架各自具有用于置入血管中的压缩形态和用于在血管中抵扩的膨胀形态,膨胀形态下的所述约束支架的最大直径小于膨胀形态下的所述球囊导管的最大直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的改善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对血管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成形手术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及应用该约束支架的血管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心血管疾病,球囊血管成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的球囊导管根据患者血管的大小及病变位置的长短,制作成不同直径及长度的被充气后成圆柱状的球囊,其工作原理为:利用输送系统,将一个球囊扩张导管放置于病变处,气囊充气后,血管被扩张,实现管腔扩大。
传统的球囊血管成形术常常伴随着血管的损伤,如因球囊扩张过程中球囊近端、远端直径大于球囊中部直径,即“狗骨头效应”,导致球囊两端接触的血管过度扩张,造成血管壁损伤并且导致球囊纵向伸长加速血管夹层(>30%),同时可引发病变部位的急性血管闭塞(5%~12%)以及术后再狭窄(50%)。
由于传统的球囊血管成形术存在诸多的血管损伤,因此常常被用作心血管疾病的初期治疗手段,在初期治疗后往往会植入裸支架或药物支架。尽管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支架已被证实其治疗后的通畅率优于球囊血管成形术,但是依然存在长期植入的不良临床结果以及晚期的再狭窄,特别是下肢动脉对支架产生的动态应力可能会导致支架断裂或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夹层、急性血管闭塞、血管壁损伤都是较为严重的血管创伤,这种创伤的形成与使用传统球囊的血管成形术的作用机理关系密切。
传统的球囊导管作用机理包括折叠的球囊在膨胀过程中扭转施加给血管壁的剪切力;由于传统球囊受结构和材料的限制,以及血管病变部位的形态差异,各向异性的特点,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球囊存在不可避免的“狗骨头效应”,引起血管的进一步创伤以及非病变区的血管损伤。
如专利号为CN105963848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球囊导管,具备:球囊;外侧管,其连接于上述球囊的基端;内侧管,其配置于上述外侧管的内部,该内侧管的顶端连接于上述球囊的顶端;在上述内侧管的外周形成的凹凸部;以及芯线,其配置于上述外侧管与上述内侧管之间,其中,上述芯线具备被夹持在上述外侧管与上述凹凸部的凹部之间的膨隆部,其虽然能确保球囊导管的柔软性和推拉力的良好传递,但是仍然存在前述所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所述约束支架结构强度高,能够允许并跟随球囊导管膨胀或收缩,同时抑制球囊导管完全或过度膨胀,即球囊导管以所述约束支架的扩张方式为标准进行最佳化扩张,在保证血管扩张的同时实现对血管损伤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植入式球囊导管的高强度约束支架,包括呈管状结构的用于包覆在球囊导管外的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用于固定连接球囊导管的固定部,所述约束支架用于跟随球囊导管膨胀或收缩并抑制球囊导管的最大膨胀体积;所述主体部包括多个记忆网格单元和位于所述记忆网格单元之间的间隔单元,所述记忆网格单元沿着所述主体部长度方向阵列并同时沿着所述主体部周长方向阵列,相邻所述记忆网格单元之间通过记忆连接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巴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巴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2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器官内部塑形装置
- 下一篇:收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