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焊外飞边冲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1275.1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3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裴育朴;马伟光;李鲁平;白雪明;张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隆石油产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14;B21D3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094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焊外飞边冲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焊外飞边冲切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一端的设有推杆的液压推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与液压推动装置正对的的中频加热装置、设置在中频加热装置出口端对加热后的外飞边进行切削的冲切模具、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冲切装置底部用于可升降地调整冲切装置的螺杆升降机构。通过可更换不同规格的工件(钻杆)对外飞边进行切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焊外飞边冲切装置。
背景技术
钻杆接头与管体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焊接过程中因为材料高速摩擦发热并且相互挤压作用,在焊接结合部位会产生材料的溢出。溢出的材料在冷却后变成了飞边,钻杆焊接过程产生的飞边分为外飞边和内飞边两种,内飞边是在管体内部结合部位产生的。对应的外飞边是管体外部结合部位产生的。飞边对于焊接完成的钻杆成品是没有用的附加品,需要对飞边进行切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冲切方式进行的,由摩擦焊设备内部深处冲刀将焊接后的内飞边冲切掉。外飞边通常是通过车削的方式进行去除,因摩擦焊完后外飞边会冷却变硬,通常在外飞边车削前会对飞边进行局部加热,使飞边退火软化后再进行切削。车削过程需要对钻杆进行轴向移动,切削调整困难,冷却硬化后再进行切削,且需两部加工装置即需要占用2个工位,整个飞边的车削需要时间较长,工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切削装置中占地面积大,需退火后再切削较长的时间时间,只能针对单一的工件进行切削;效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擦焊外飞边冲切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一端的设有推杆的液压推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与液压推动装置正对的并对外飞边进行加热的中频加热装置、设置在中频加热装置出口端配合钻杆对加热后的外飞边进行切削的冲切模具、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冲切装置底部用于可升降地调整冲切装置的螺杆升降机构,所述冲切模具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中频加热装置内还设有加热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设置在推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为外飞边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式,由原来的需等退火后的车削变成加热后立即冲切;
2)改变了工艺流程,简化了外飞边的加工工艺;由原来的两部加工方式(需要占用两个工位)简化为一个工序完成飞边的切削工作(只需要占用一个工位);
3)提高了飞边去除的加工效率;飞边的车削需要将近三分钟时间,而冲切加热及冲切步骤可以减少为2分钟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摩擦焊外飞边新型冲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摩擦焊外飞边新型冲切装置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中频加热装置;2、液压推动装置;3、切削模具;4、螺旋升降机构;5、冲切装置;6、机架;7、推杆;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擦焊外飞边新型冲切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隆石油产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海隆石油产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1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浓密机的浓密池和具有其的浓密机
- 下一篇:一种利用余热化盐的熔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