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1390.2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6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段文彬;胡冲;裴强;王良前;关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26;G07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熊万里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黄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检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场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检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场旅客随身行李通过安检时,会将携带的物品放到托盘里过X光机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是对行李进行实时检查,当发现异常时停止传送,进行人工复查;没有对行李的X光图像进行保存,不便于后续复查。在整个安检过程中,托盘及其中物品与旅客信息是不对应的,只有旅客自己才能分辨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即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哪些行李对应哪个旅客,行李复查时无法及时正确地对应旅客,给机场安检措施带来了严重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检设备,便于对行李实物图片和X光图像的记录和保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检设备,用于对通过安检设备内部的行李进行检查,其中行行李放置在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托盘内,所述安检设备包括X射线安检机和穿过X射线安检机的行李输送通道,所述X射线安检机入口端设置有拍照设备和用于识别RFID电子标签的第一识别设备,所述X射线安检机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识别RFID电子标签的第二识别设备。
采用上述结构,由拍照设备获取行李的实物图片,X射线安检机获取行李的X光图像,行李或者托盘进入X射线安检机时通过第一识别设备获取RFID电子标签信息,行李或者托盘离开X射线安检机时通过第二识别设备获取RFID电子标签信息,从而获取了行李进入和离开的时间点,可以将行李的图片信息与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关联。便于对行李实物图片和X光图像的记录和保存,以便复查。
进一步,所述第一识别设备和第二识别设备位于行李输送通道的侧面,所述拍照设备位于行李输送通道的上方。便于对行李拍照,识别设备设置在侧面,避免干涉。
进一步,所述X射线安检机入口端还设有用于检测行李物进入X射线安检机的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X射线安检机的出口端设有用于检测行李离开X射线安检机的第二检测传感器。
当行李或装有行李的托盘进入安检设备触发第一检测传感器时,一方面可启动拍照设备拍照,另一方面可记录行李进入安检设备的时间;当行李或装有行李的托盘离开安检设备时,触发第二检测传感器,可记录下行李离开安检设备的时间;从而便于提取相应的行李实物图片和X光图像,并进行绑定。
进一步,所述X射线安检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前护罩,所述拍照设备、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一识别设备设置在该前护罩上。
通过设置护罩支撑上述部件,一方面减少对X射线安检机的改动,另一方面可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人手伸入X射线安检机。
进一步,所述前护罩包括顶板和两侧板,所述拍照设备设置在顶板上,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一识别设备设置在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识别设备包括相连的RFID阅读器和至少一个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设置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RFID天线为两个,每个侧板上设置有一个RFID天线。
两个侧板上都设置RFID天线,在托盘两侧均设置RFID电子标签时,可实现获取性能的双重保险:在单个RFID天线损坏,或托盘有任意一个标签读取性能下降或损坏情况下,保证数据安全。
进一步,所述X射线安检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后护罩,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和第二识别设备设置在该后护罩上。
进一步,所述后护罩包括顶板和两侧板,第二检测传感器和第二识别设备设置在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识别设备包括RFID阅读器和至少一个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设置在所述侧板上。同样地,可设置在一个或两个侧板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拍照设备获取行李的实物图片,X射线安检机获取行李的X光图像,行李或者托盘进入X射线安检机时通过第一识别设备获取RFID电子标签信息,行李或者托盘离开X射线安检机时通过第二识别设备获取RFID电子标签信息,从而获取了行李进入和离开的时间点,可以将行李的图片信息与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关联。便于对行李实物图片和X光图像的记录和保存,以便复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X射线安检机
2-拍照设备
3-前护罩
31-顶板
32-侧板
4-第一识别设备
41-RFID天线
5-传送带
6-后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1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