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3814.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2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忠强;仇世佐;尹涛;邵阳;李海宁;翟光辉;焦功强;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田 间距 农作物 打穴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包括主梁(2)及分别位于主梁(2)前后方的导向轮(4)和行走轮(6),所述导向轮(4)和行走轮(6)之间设置有打穴轮(8),所述打穴轮(8)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打窝锤(5),所述打窝锤(5)与其底部(9)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打窝锤(5)的底部(9)设置在打穴轮(8)内的凹槽(10)中,可调整打窝锤(5)的个数及相应距离,整个工作过程通过车轮式等间距打穴,一人即可操作,间距精确,效率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田都是采用人工测量划分间距,然后按照测量间距使用打窝锤进行等间距打穴,工作时需要4-5人进行工作,并且过大线时极易发生倾斜,效率低下,国家对实验田农作物种植有着严格要求,打穴间距不精确会影响实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包括主梁(2)及分别位于主梁(2)前后方的导向轮(4)和行走轮(6),所述导向轮(4)和行走轮(6)之间设置有打穴轮(8),所述打穴轮(8)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打窝锤(5),所述打窝锤(5)与其底部(9)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打窝锤(5)的底部(9)设置在打穴轮(8)内的凹槽(10)中,可调整打窝锤(5)的个数及相应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打窝锤(5)与底部(9)之间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螺栓(11)贯通底部(9)并与凹槽(10)内侧抵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打穴轮(8)的轴通过皮带(7)与主动轴(3)连接,所述主动轴(3)通过电机进行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3)通过主梁(2)上端的两根支架(1)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轮式等间距打穴,一人即可操作,间距精确,效率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架,2、主梁,3、主动轴,4、导向轮,5、打窝锤,6、行走轮,7、皮带,8、打穴轮,9、底部,10、凹槽,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实验田用等间距农作物打穴机,包括主梁(2)及分别位于主梁(2)前后方的导向轮(4)和行走轮(6),所述导向轮(4)和行走轮(6)之间设置有打穴轮(8),所述打穴轮(8)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打窝锤(5),所述打窝锤(5)与其底部(9)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打窝锤(5)的底部(9)设置在打穴轮(8)内的凹槽(10)中,可调整打窝锤(5)的个数及相应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打窝锤(5)与底部(9)之间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螺栓(11)贯通底部(9)并与凹槽(10)内侧抵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打穴轮(8)的轴通过皮带(7)与主动轴(3)连接,所述主动轴(3)通过电机进行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3)通过主梁(2)上端的两根支架(1)进行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3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智能防雷插座
- 下一篇:一种红薯干切片输送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