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9639.2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0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塔峰恒泰制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机 压缩机 密封 海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领域,具体为一种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领域,通常是在水管外用胶带包裹泡沫材料,用于空调、热水器等的输送冷媒水、热水的软水管也是如此,由于泡沫材料过软,强度过低,在包裹水管时因受胶带缠绕挤压,泡沫保温层内部结构不同程度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保温性能下降,泡沫保温层易老化,易脱落,从而影响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密封海绵阻燃性能不好,且由于安装工作不便,安装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以解决现有技术保温性能下降,密封海绵阻燃性能不好和消音性能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包括固定密封圈、第一出气口、保温层、第一贴层、固定器、第一防潮层、绝热层、第二出气口、第二贴层和第二防潮层,所述固定密封圈左侧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上部一侧与第一贴层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部一侧与第一贴层下部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层右侧上部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下部中心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潮层,所述第一防潮层下部一侧与绝热层上部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绝热层下部一侧与第二防潮层上部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潮层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贴层,所述第二贴层右侧中心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密封闭孔、热传导系和冷热介质,所述密封闭孔下部一端与热传导系上部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热传导系下部一端与冷热介质上部一端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安装扣、夹紧器、第二安装扣、上部封条和下部封条,所述第一安装扣右侧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夹紧器,所述夹紧器右侧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扣,所述第二安装扣下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上部封条,所述上部封条右侧下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下部封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扣和第二安装扣相互连接作用,上部封条和下部封条相互连接作用,所述夹紧器作用于第一安装扣和第二安装扣相互连接作用,上部封条和下部封条相互连接作用,所述固定器,整体设置呈U形。
优选的,所述绝热层,采用相变潜热储存材料,内侧并固定设置有散热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广泛应用于空调机压缩机用密封海绵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闭孔、热传导系、冷热介质,保温材料具有密闭孔结构,且表面细腻,热传导系数低并且保持稳定,对冷热介质起隔绝效果,因此用料厚度薄,隔绝了噪音,节省了空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扣、夹紧器、第二安装扣、上部封条、下部封条,解决了原有技术安装不便和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防潮层、绝热层和第二防潮层,保温材料既是绝热层,又是防潮层,无须另加水汽渗透防护层,产生了即使表面局部损伤,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防潮性能的新型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固定器,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互连接,并共同连接作用于固定器,有利于密封海绵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密封圈、2第一出气口、3保温层、31密封闭孔、32热传导系、33冷热介质、4第一贴层、5固定器、51第一安装扣、52夹紧器、53第二安装扣、54上部封条、55下部封条、6第一防潮层、7绝热层、8第二出气口、9第二贴层、10第二防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塔峰恒泰制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塔峰恒泰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9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